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宋朝的器物与生活如此令我们向往?

为什么宋朝的器物与生活如此令我们向往?
2024年02月29日 09:01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观复博物馆

  宋朝审美被视为是中国审美标杆这一传统由来已久。

  早在明朝,文人“清玩”著作如《遵生八笺》《骨董十三说》中所追慕的雅器就以宋瓷为甚。

  在传世宋瓷中,官窑瓷器代表了宋代瓷器的最高水平。宋徽宗被认为是官窑的创办者,在宋徽宗的直接掌管下,官府自行产烧御瓷,其产品均以精湛的工艺与皇室审美为标准。

  官窑青釉盏托,宋,故宫博物院藏

  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宋代盏托式样繁多,南北瓷窑无不烧制,托口较前显著增高,颇具特色。

  官窑瓷器的水平和民窑瓷器的不同,在于它们注重瓷器的釉色美和造型典雅,不刻意追求刻花和划花装饰,因而开创了瓷器的釉色美与开片装饰的新途径。

  宋代官窑瓷器在习惯上专指狭义的北宋汴京官窑和南宋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三处窑场所生产的瓷器。

  从传世器物看,北宋官窑釉色以粉青色居多,其次有翠青、天蓝、天青等。

  官窑青釉蒜头瓶,宋,故宫博物院藏

  依据《负暄杂录》的记载:

  “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 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俟矣。

  南、北两宋官窑,虽然烧造地点、年代不同,但为宋官窑定下的基本风格一致。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都有紫口铁足的特征。所谓“紫口铁足”,是指口部由于釉薄,露出紫色的胎骨,圈足露胎的部分,呈现铁褐的颜色。越是釉厚的,这个特征越弱。

  二、宋官窑都有开片,规律不一。

  三、北宋的官窑比南宋的更厚重,这多少与南北窑工性格不同,致使制作瓷胎的薄厚不同。

  观复博物馆藏多件南宋官窑,观察其釉面色调由灰黄而到蓝绿,由于烧窑过程中釉中氧化铁还原程度不同,以及釉水的厚薄,使瓷器最终呈现色调差异很大。

  观复博物馆传承官窑审美精粹,推出[观复仿宋官窑品茗杯],愿以诚挚之器,展官窑瓷器之美▼

  “紫口铁足”是北宋官窑艺术特征之一,清灵致远,敛气脱俗。

  官窑虽以汝窑制式为蓝本,却选用含铁量极高的瓷土制胎,与汝瓷胎质差别极大。

  此胎体经高温烧制,胎骨泛黑紫,器口所施之釉微有下垂,致使内胎微露,便产生出“紫口”特征;又因足底无釉,呈黑红色,是为“铁足”。

  北宋官窑厚重,这是其另一特征,南宋官窑轻薄。这个特征区别跟南北地域的人的性格有关。北方人性格粗犷,南方人纤秀。

  观复仿官窑品茗杯仿古之工艺,能准确表达北宋官窑的种种特征,殊为难得。一杯在手,温润可人。

  2月29-3月1日,此观复仿宋官窑品茗杯限时优惠中~

  在传世宋瓷中,官窑釉色青灰收敛,深度切合宋代文人的审美意趣,因而成为宫廷供器。

  观复博物馆根据对馆藏多件宋官窑的研究,“致敬五大名窑”,产烧仿官窑[观复大观青宋杯]。

  大观,北宋年号,即有官窑时也。宋本称“官”字,唐隽公(即唐英)不书“官”,纪“观”,称“大观釉”,盖以镇陶有厂官器,民俗有“官古器”,故用“观”字以别之。其实大观即宋官釉,或疑“官”、“观”为二,皆讹。

  观复大观青宋杯是凭借观复博物馆多年文创开发积累,联和制瓷匠人,从胎骨选料到釉水调制,再到高温成瓷,一次次试验,历多年方才烧出能与古器韵和的仿宋官窑成器。

  由于胎中氧化铁的含量较高,施釉高温煅烧后,胎呈深灰或灰黑色,口部釉垂而薄,隐约露出胎骨而呈紫色,底足露胎的部分呈现铁褐的颜色,釉厚则特征不显,但整体会更加润泽。

  折射改变光线使釉面变得柔和不刺目,产生温雅如玉的质感。从而在陶瓷欣赏中提升了审美的意境。

责任编辑:窦远行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