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博闻晋风·西京风华】像“鸡腿”的瓶?辽金时人们用它来装酒

【博闻晋风·西京风华】像“鸡腿”的瓶?辽金时人们用它来装酒
2024年01月20日 16:57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大同市博物馆

  天寒地冻气苍茫,

  悠悠牧情酒一杯。

  酒,既可以驱寒除湿,也可以寄情抒怀。

  游猎在塞北草原上的契丹、女真族,

  自古就有烫酒豪饮的习惯,

  他们把豪迈的风骨融入醇厚的美酒,

  将智慧的基因倾注在浑朴的器用。

  一件件光泽依旧的鸡腿瓶,

  曾属于某一个人,

  也未曾属于某一个人,

  它们选择忠于我们的文明,

  用无声的语言,

  见证着无数熏风酷烈的瞬间,

  铺展开南北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画卷。

  01

  何为鸡腿瓶?

  鸡腿瓶,也称鸡腿坛、牛腿瓶,是辽金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典型的贮藏容器。

  契丹和女真作为中国北方相继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肇兴之所皆处于偏远地区,冬季气候寒冷,而酒作为可以御寒趋暖、活血化瘀和祛病除湿的特殊饮品,自然受到了百姓的喜爱。《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女真人“……其饭食则以糜酿酒,以豆为酱,以半生米为饭,渍以生狗血……冬亦冷饮,却以木楪盛饭、木盆盛羹。下饭肉味与下粥一等。饮酒无算,只用一木杓子,自上而下,循环酌之……”[1]。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寒冷气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他们对于酒的需求,鸡腿瓶作为可以大量储存酒类等液体的器具,随着生活的需要运用而生。

  关于鸡腿瓶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认为鸡腿瓶起源于北方契丹族,是梅瓶的前身;另一种说法是,鸡腿瓶初创于唐代,此后南北窑场分别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彼此交流影响,器型不断演变,最终在宋辽时期形成了北方的鸡腿瓶和南方的梅瓶[2]。

  02

  鸡腿瓶的制作及功能

  辽代时期,鸡腿瓶的生产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在内蒙古缸瓦窑、白音高勒窑、哈达英格窑,辽宁的冮官屯窑,北京磁家务窑,山西的青瓷窑、怀仁窑、浑源窑等诸多窑址都出土了大量的鸡腿瓶残片或整件遗存。这些窑址地处辽五京附近,经济较为发达,且大部分临近原料产地,窑工在烧造瓷器时往往直接从附近取材,对制瓷原料作一定处理后,即可进行后续的加工。

辽代主要窑址分布图辽代主要窑址分布图

  鸡腿瓶多为缸胎瓷,胎质粗糙不纯,烧成温度在1200℃左右。在制作鸡腿瓶时,首先需要用辘轳对瓷土进行拉坯,一些鸡腿瓶上装饰的弦纹以及刻划的文字也是在这一步完成的;拉坯环节完成后,可直接在坯上挂釉,而后入窑烧造。烧造时为了防止鸡腿瓶倾倒粘连,窑工们通常会在瓶身之间以“工”字形窑具作横向间隔,这种窑具在上述各窑址中也多有发现[3]。

鸡腿瓶支烧方法鸡腿瓶支烧方法

  鸡腿瓶的装饰技法可以分为胎装饰和釉装饰。其中胎装饰的技法有剔花、划花、刻花、戳印、模印等,这些技法的使用可以让陶瓷上的纹饰具有一定的浅浮雕效果,同时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釉的流动性使釉色随着浮雕线条的深浅程度发生相应的改变,明丽鲜活,富有层次美感[4]。在釉色装饰上,辽代早期和中期的鸡腿瓶以茶叶末釉为主流,到了辽代晚期和金代,茶叶末釉鸡腿瓶虽不在少数,但黑釉鸡腿瓶和酱釉鸡腿瓶的生产数量较辽早期和中期时皆有所增加,这很有可能与当时社会审美的变化、市场需求以及北方窑场受磁州窑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关。同时,大量的鸡腿瓶开始作为实用器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化了辽代早、中期的鸡腿瓶所承载的族属和民族性特征,而更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功能性。

辽金鸡腿瓶 大同市博物馆藏辽金鸡腿瓶 大同市博物馆藏

  在器物功用上,鸡腿瓶主要用来盛装液体或封口保存酒类产品,如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鸡腿瓶,发现时瓶内尚存红色液体,经化学测定推断该液体为葡萄酒。此外,大量辽墓的宴饮壁画中也绘有鸡腿瓶,一般将其插放在与之配套的木架上使用,有的也直接将鸡腿瓶的下半部分埋入地下,以降低瓶内温度,既可保证酒的质量,又能保持器物的安全稳定。如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鸡腿瓶被整齐地插放在木质座架上,瓶口加有封泥,且盖上绘朱色“张记”印封帖;大同东风里辽代壁画墓东壁侍酒散乐图中绘一长条矮脚桌,上插放两个黄色鸡腿瓶[5];而敖汉旗下湾子辽墓壁画“备饮图”绘有四个侍仆和一张方桌,其中最左侧一侍仆肩上扛着一鸡腿瓶,在方桌下方放有一鸡腿瓶,底部没入土中。

河北宣化辽墓壁画河北宣化辽墓壁画
大同东风里辽代壁画墓东壁侍酒散乐图大同东风里辽代壁画墓东壁侍酒散乐图
敖汉旗下湾子辽墓壁画“备饮图”敖汉旗下湾子辽墓壁画“备饮图”

  除盛酒外,鸡腿瓶也可储水。1985年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辽墓壁画中描绘了畜牧用的车帐和两个妇女背负鸡腿瓶运送饮用水的生活场景。鸡腿瓶体长口小的造型特点使瓶内液体不易流出和挥发,使其适于储存酒、水等液体。但有学者认为鸡腿瓶的母型来源于长身的皮囊壶,除了储存液体之外,还兼具盛放乳类和发酵乳制品的功用。

  03

  鸡腿瓶的形制及分类

  鸡腿瓶的形制体现为小口、溜肩、短束颈、小平底或内凹底,腹部修长如鸡腿。李彬彬在《辽金时期鸡腿瓶研究》中根据鸡腿瓶腹部最大直径的位置变化,将鸡腿瓶分为四型:

  Ⅰ型:腹部的最大直径等于或约等于底部直径,整体呈圆柱形,形制稳重。这类鸡腿瓶主要流行于辽代早期。

  Ⅱ型:瓶身修长,腹部的最大直径大于底部直径,肩部以下逐渐斜直内收。Ⅱ型鸡腿瓶在辽代早期就已出现,但更多见于辽代中期。Ⅰ、Ⅱ型鸡腿瓶的造型普遍较高,在40-60厘米之间。

  Ⅲ型:最大径位于瓶身中上部,腹部弧曲内收成小平底,且最大直径与底径差距加大,整体比例不协调而显重心不稳。Ⅲ型鸡腿瓶自辽代晚期出现,一直延续到金代后期,器型高度大多在30-39厘米范围内。

  Ⅳ型:造型纤瘦,两头细中间粗,整体呈橄榄形,腹部扁圆,最大直径基本位于瓶身中部,整体形状较Ⅰ型、Ⅱ型和Ⅲ型鸡腿瓶更为细高瘦长,腹壁向内倾斜的程度较前三者更大,高度在40厘米以上的形制所占比例较大,凸弦纹装饰较为普遍,容积较Ⅰ型、Ⅱ型更小。该类型鸡腿瓶出现于辽晚期,与Ⅲ型鸡腿瓶同时存在,至金代后期仍有发现。

  04

  大同市博物馆藏鸡腿瓶

  近年来,大同地区发现整件鸡腿瓶的辽金墓葬有:大同新添堡辽墓、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大同云大1号金墓、大同西环路辽金墓。釉色以酱(褐)釉、黑釉为主,形制属Ⅲ型和Ⅳ型鸡腿瓶。

  大同云大1号金墓出土三件鸡腿瓶,其中两件为Ⅲ型鸡腿瓶。一件(图左):尖唇,短束颈,圈足。肩部饰宽弦纹五道,腹下部饰较窄的弦纹多条。内外施黑釉,釉色不纯。口径4.5、底径8.8、最大腹径13.5、高35厘米。另一件(图右):圆唇,短束颈,圈足。通体饰螺旋纹。器身内外施黑釉。口径5、底径7.6、高37厘米[6]。此外,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两件酱釉鸡腿瓶、大同新添堡辽墓出土的两件鸡腿瓶其中一件、大同西环路辽金墓出土的茶叶末釉鸡腿瓶,均为此型。

鸡腿瓶 大同云大1号金墓出土 鸡腿瓶 大同云大1号金墓出土 
茶叶末釉鸡腿瓶及线图 大同西环路辽金墓出土茶叶末釉鸡腿瓶及线图 大同西环路辽金墓出土

  大同云大1号金墓出土的第三件鸡腿瓶,方唇、束颈、小平底。通体饰较宽的螺旋纹。器内外施酱黄色釉,底部外侧一周露胎。口径6.7、底径6、高40厘米。腹部的最大直径基本位于瓶身中部,造型呈现上下瘦小、中部略丰、整体修长之状,属于Ⅳ型鸡腿瓶。新添堡辽墓出土的两件鸡腿瓶中的另一件,肩部下移,溜肩明显,最大直径位于瓶身中部靠上,腹略呈扁圆状,腹下壁至足部内收,口径7、底径8、高33厘米,兼具Ⅲ型和Ⅳ型鸡腿瓶的形制特征。


  鸡腿瓶 大同云大1号金墓出土(左)

  鸡腿瓶 大同新添堡辽墓出土(右)

  辽金时期大同地区鸡腿瓶使用十分普遍,不过与辽上京地区出土的鸡腿瓶相比,大同地区出土或生产的鸡腿瓶尺寸相对较小,与辽腹地的鸡腿瓶形成鲜明对比,如通辽市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了一对茶绿釉鸡腿瓶,通高近55厘米,而大同云大金墓出土的黑釉鸡腿瓶不足40厘米。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西京地区出土的鸡腿瓶高度基本在25-35厘米[7]。

  那么,西京大同与辽上京地区生产的鸡腿瓶在高度上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首先,契丹立国以后,尽管全方位吸收汉文化因素,但依然保留草原游牧文化特征,鸡腿瓶呈现器形修长、器身饰弦纹的造型,既便于用绳子捆绑于马背或挂在蒙古包壁上,又可插入马背上的搭子里,稳固不易滑落,易于迁徙游牧,同时鸡腿瓶还能立于帐房的角落,最大限度地节省占地面积[8]。再者,鸡腿瓶细长的器体便于在颈下凹槽和足跟之间系带背于身后,其上粗下细的曲弧变化也容易和人体的背部曲线相吻合,直接搬移也很方便。

  其次,鸡腿瓶最早在契丹腹地流行,后逐渐向西京、南京等地流传。大同为辽金西京府治,是辽金政权西南边陲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受草原文化影响甚微,以致地域文化、人文特征都富有浓郁的汉文化因素,再加上宋辽两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及制瓷工艺演变等因素的影响,鸡腿瓶在西京地区不再以器形硕大、敦实厚重的形象出现,而是呈现器身修长、略显娇小的特征,与北宋常见的梅瓶有些相似[9]

  杯盏交错,把酒言欢,勾勒豪迈洒脱的民族性格。酒不仅是情感的寄托,还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浸润着生命中的点滴过往,而这些点点滴滴,共同孕育出斑斓多姿的辽金风韵。历史无声,唯器能言,如今酒已尽,人已散,仅留下厚实浑朴的器用在诉说着那段被人遗忘的烟云往事……

  资料来源:

  [1](宋)宇文懋昭,崔文印校正。大金国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王勤孝。辽代酒具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7。

  [3] 李彬彬。辽金时期鸡腿瓶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20。

  [4] 赵丽君。辽代陶瓷造型演变的特点分析[J]。天工,2021(6):125。

  [5] 大同市博物馆。熠彩千年——大同地区墓葬壁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6] 刘俊喜,李白军,江伟伟等。山西大同西环路辽金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5(12):58。

  [7] 刘贵斌。大同地区辽金墓葬出土酒具类型分析[J]。文物天地,2020(9):10。

  [8] 谷峤,张佳明。契丹游牧风格陶瓷器具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1(6):60。

  [9] 谷峤。考古学视野下的契丹游牧生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责任编辑:高希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