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社科 · 牛津笔记:一本与牛津大学的碎碎念

社科 · 牛津笔记:一本与牛津大学的碎碎念
2020年10月26日 10:21 新浪文化

  牛津笔记

  这是一部讲述英伦制度文明的笔记体著作,作者集记者敏锐的洞察力与作家丰富的感受力于一身,在节制、内敛的语调下,跌宕起伏的世界风云,况味良多的个人遭际,构成一部真实可信的个体当代史。零零碎碎十几天读完,心中有无数的感慨,但却又欲与无言。虽然是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日记体的散文,但是感觉和阅读公众号的内容还是不同的。《牛津笔记》中的70余篇日记独立成篇且互相呼应,而主题性也非常明显。

  作者是记者出身,并不习惯于使用长句,而是善用短句,其文风简洁明快、平实流畅,其笔意温婉俊逸、汪洋恣肆。在书中能看到大量的二字句三字句夹杂其间,一片片的短句让人读起来丝毫不感觉到晦涩,偶尔出现一些专业的术语,也是能够让人理解其中内涵的。例如“点了香煎三文鱼,芥末要肉食。饿极,每一口边际效益都高。”就像一个梗,知道内涵的人会心一笑。

  “文字的东西,如同记忆,脆弱且不可靠,常带主观与偏见。”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通过作者的眼睛去观察80年代的中国,观察2017年的英国牛津大学,比较东西方的差异,对于人生旅途上遇到的人来说,对方向我们一瞥,无非也是偷窥人生一角,尽力寻找共鸣罢了。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驳杂,涉及政治、经济、家庭、教育、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家乡的方言、旅途的盛景、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典章制度、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甚至英国底层社会的发展和表现,都是张力奋笔下的描写对象,因此读这本书是长见识的,是轻松的,他随心所欲的写,我就随心所欲的读。每次读到其中能够和自己的记忆与经验撞出共鸣的状态,心里就感觉到十分的欣喜,生出一种“原来你也这样想”的感觉。

  在这个世界上,阅读的时候往往分两种,一种是作者把他的观点他的故事放到你的脑子里,想方设法的去说服你。近一段时间阅读的社科读物俱是此类;另一种则是跟着作者借用他的眼睛、鼻子、嘴巴去感受他看到的世界,他闻到的香气,他吃到的美食。

  深入到《牛津笔记》的世界之中,自己会时常的提醒自己,文字的东西如何记忆一般,脆弱且不可靠,也常常带着偏见。但作为读者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只有一个视角,何尝不是一样的脆弱不可靠且带有偏见呢。相信书中的世界,相信作为一个新闻人的眼睛,至少可以多出一种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角度。对这个世界有多少真实的体感,能够多大程度接纳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哪怕文字在写下的时候就开始产生偏差,智慧的积累却是不会停留的。

  从2017年4月17日到2017年6月24日,短短70篇日记,让人在回想的时候感受到这种直白的文字对记忆、对现实的记录。作者的语言仿佛汪洋大海中漂浮的浮冰,是碎片化的,同时又是温情的、娓娓道来的,通过阅读他的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可爱的灵魂和宏阔的视野。

  原标题:社科 · 牛津笔记:一本与牛津大学的碎碎念

  作者: 浮云遮日 之子于木斋

责任编辑:娄诗雨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