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伴着书声响起,文字和音符就化为生命,直抵人心。3日下午,“张力奋×孔祥东《牛津笔记》读书音乐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举行。读者和乐迷随着孔祥东的音乐,伴着张力奋的脚步走进他的人生,走进英伦世界。
在活动现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与钢琴家孔祥东、媒体人袁鸣畅谈新书《牛津笔记》背后的人生点滴。这本讲述英伦制度文明的笔记体著作集记者的洞察力与作家的感受力于一身,以节制内敛的笔调刻画世界风云,讲述个人遭际。
本书以日记体的方式结构全篇,从2017年4月17日起,至2017年6月24日,每篇日记配了一幅作者在牛津拍摄的黑白照片。作者用直白的文字和黑白影像记录了其在牛津大学客座一学期的所见、所闻、所感。70余篇日记相互独立,又互相照应,涵盖政治、经济、家庭、教育、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
在书中,作者谈时局,谈生活,谈典故,谈童年,表达了对西方知识领域的思考和对人文价值的关怀。不同于其他笔记体著作,《牛津笔记》为读者带来陌生化体验,碎片化的语言将人间温暖娓娓道来。通过阅读文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可爱的灵魂和宏阔的视野。
谈及《牛津笔记》的创作思考,张力奋表示,碎片化的个体记忆对还原真相、还原民族的集体记忆提供基础,而保持记忆、记录记忆需要一种好的语言、一种干净的语言、一种能够思辨的语言来完成。
活动现场,张力奋和袁鸣为观众朗读《牛津笔记》中的部分选段,孔祥东为之伴奏。在悠扬的琴声中,观众跟随文字走进张力奋笔下的英伦,一幕幕生活场景、一个个朴素的人物跃然纸上,又仿佛近在眼前。读到动情之处,台上的张力奋不禁哽咽,台下的观众也为之动容。
孔祥东说,无论国内还是海外,艺术勾起人性中共同的悲悯,而悲悯催生同情,同情产生同感,同感就使得艺术家与观众同在。这种“同在”不分年龄,不分国界,不分彼此。艺术家、作家、观众,在同一场合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在音乐和文字的世界里交流感应。
在现场,孔祥东还为一位观众即兴创作“音乐肖像”。当这位观众按下四个琴键,他当场为她创作出一首完整的、独一无二的乐曲。今年早些时候,孔祥东也曾为30位上海援鄂医疗队成员分别创作“音乐肖像”,让更多的人感受生命之歌,铭记援鄂医护人员的“逆行之美”。
原标题:张力奋的文字×孔祥东的音乐,一幅英伦画卷徐徐展开
作者:孙欣祺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推荐新闻
- 【 新闻 】 新疆(含兵团)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7例
- 【 军事 】 朝鲜阅兵中亮相的轻武器都有何看点?
- 【 财经 】 多地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 体育 】 CBA-胡明轩28+8+5 广东击败福建3连胜
- 【 娱乐 】 曝周震南父母欠债不还 后援会称已沟通...
- 【 科技 】 三星掌舵人“驾崩” 帝国走向何方?
- 【 教育 】 “研霸寝室”!高校一寝室5名女生全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