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罗振宇谈《牛津笔记》:“附近视角”和“乡绅态度”的回归

罗振宇谈《牛津笔记》:“附近视角”和“乡绅态度”的回归
2020年09月04日 15:21 新浪文化
张力奋新书《牛津笔记》立体书影张力奋新书《牛津笔记》立体书影

  启发俱乐部第10期 |罗振宇与张力奋对谈《牛津笔记》

  时间:2020年9月2日20:00

  嘉宾:张力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FT中文网荣誉创刊总编辑

  主持:罗振宇 得到app创始人、资深媒体人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文字实录: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挺怪的,因为它不是我熟悉我爱好的那种书的样子,我们用最简单的词来描述它,可能就是这个词,叫附近。我们经常喜欢看的书和市面上绝大部分书要么是特别自我,要么就是特别遥远,特别自我的书我们看到很多,比如诗集、散文都是写自己的内心小世界。而现在特别热络的网文更是这样,他们是懒得搭理现实世界的,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甚至上千万字,头1千字它就穿越了,随便给个理由,掉塘里了摸电门了就穿越了,道理很简单,我要把现实世界丢开,要回到现实世界。有的小说做得更过分,直接架空给你一个新世界,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去幻想,这是一种特别爽的书。还有一种书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就是遥远的书,什么叫遥远的书,我经常把我喜欢的书形容二踢脚,前后俩动作,第一个动作先凌空,到高空看这个世界,时间是这样的,空间是那样的,八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抽离,这是二踢脚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再得出一个漂亮的结论,踏踏实实,整个过程走完,我对世界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书,所以我给自己一个外号,只要是解释这个世界的好的模型,得出一个结论,虽然我不尽兴,但我愿意搜集它。所以拿到牛津笔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怪,因为它哪种都不是,它既不是描述自我的精神世界,也不是对这个世界得出一个什么清晰的结论。

  你从书名就可以看得出来《牛津笔记》,张力奋老师有一段时间在牛津大学访学,这段经历写下了一段笔记。请注意它和一般的笔记不一样,它不是在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它是像一根针线一样把周边的世界串联起来,草木、动物、小路、建筑、任务、风物、掌故,所有东西在这根针线的串接下用一个独特的感知系统,也就是张力奋老师独特的视角再呈现出来,变成今天看到的这个产品。好多年没有读过这样的书了。我记得原来在上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可以乱翻的时候,我读过类似这样的书,大概就是十八十九世纪英国那批探险家,比如最近我们得到电子书上了一本《马礼逊回忆录》,60多万字,那代传教士来中国不断的写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感受,有一种那个感觉,这本书因为文笔非常好,我非常快地就把它读完了,而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但是合完书之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种写法正在消失,你见不到这样的书,要么追求内心世界狂放的想象,要么追求凌空对这个世界得出结论,而以自己为针线串接起附近的庄庄件件,只呈现自己独特视角对世界的感知,这种书这种笔法渐渐的没有了。最近我又读了项飙老师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里面有一句话太精彩了,他说就是因为附近这个东西在消失。我给大家念一段书中的话,什么叫做附近的视角?很有意思。有一次大概两年前力奋老师陪他的父亲去韩国玩,坐了从上海到韩国的豪华游轮,上面很多中国大妈,我们说起这个词会有什么印象,没有太多教养,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拍照,广场舞,大声的喧哗,成群结队,基本是这样的形象。这是因为我们总是远远地看她们,遥远的距离看过去她们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如果在一个游轮上你在她们的身边看到她们是一副什么景象。力奋老师描述了这么一个场景,一群60开外的大妈正在玩跑步机,因为她们从来没有见过跑步机,觉得这玩意儿很神奇,能原地动,一个胖胖的圆滚滚的大妈就跑上去,因为不知道怎么操作很快就被跑步机从履带上滚落下来。他说我跑上去扶起她,她拍拍衣服继续勇敢地鼓励同伴上去试一试,天地无畏,这就是中国大妈。

  带着对附近的感知,再加上一点点善意,这还必须得有善意,接下来这段话就出现了,这是我看到的对中国大妈的描述最精彩的一段。他说中国大妈有人类学上的标本意义,少年时学业荒废,我们在脑中构想这样一群人,少年时学业荒废,年轻时经受磨难,下乡插过队,中年刚过就下岗失业,承担家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她们生存力极强,甘冒风险甚至不知风险为何物。与丈夫相比他们大气、强悍,将埋怨与坎坷练成了无所畏惧,神经粗壮,超常乐观,她们文化虽低不通英文,但却是到外面看世界愿望最强烈的中国人。下面这句精彩,在物欲成功学主导竞争严酷的中国她们是失败者,但是旅行让这代大妈寻回一丝平等谈资和炫耀的资本,部分消减了她们的自卑与失落。所以中国大妈才是新新人类,至少和中国大叔比起来是新新人类。就是你不贴近这些人,当这些人不走到你的附近,你用这种温暖的建设性的善意的眼光去看她们一眼的时候,中国大妈那不就是窗外很聒噪的一群广场舞的主人吗?这就是用附近的视角来看世界呈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为什么现在这种笔法越来越少,我在不断的琢磨这个问题。项飙讲了一句话,说现代社会的一个总体趋势就是在消灭附近,大家想想确实,我们每个人关心什么,关心自己,关心家人,关心自己的小圈子,这个关心是有的。剩下我们关心的全是大事,比如一个中学生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成绩、父母对他的态度、在班上的地位,这是一个小圈子,剩下的就是关心全国大学排名多少,至于这个学校和社区的关系,他每天吃的饭是从哪个菜市场买的,这种附近的关系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你知道你的邻居是干吗的吗,附近消失了,这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因为我们生存的资源不需要从附近来获得,这是我们和传统社会最大的一个区别。

  拉回来说到这本书,说到什么叫附近的视角,我们是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自己的私利当中,那是动物也能办到的事。我们是人,我们生活在真实的附近的社区当中,我们不可能跳到那些原则那些抽象的观念里面和远方的人形成真正的互动,这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环境。通过力奋老师的这本书我们看到了这种态度的回归,就是重新打开眼睛看自己周边世界是什么样。你说既不远也不近叫附近,请问这种状态我们能不能再换一个词来形容它,同样在项飙老师的书里把自己作为方法,我又看到了一个词,叫乡绅态度。什么叫乡绅态度?你会发现中国古代都有这样的一群人叫乡绅,当然这个词现代汉语中已经多多少少被污染了,我们能够联想起的是土豪劣绅,请注意指的是劣绅。我小时候就见过这样的人,比如你到村里去,村里面当然没有地主了,村里小学的校长,他有点知识,村里好几代人他都教过书,他在村里特别有发言权,大家尊重他,这种人叫乡绅。乡绅精神乡绅态度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读项飙老师的书,总结了这么两句话:第一,叫立足小世界。第二,叫沟通大世界。什么叫立足小世界?就是我对我身边的这群人、这群事,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倨傲的一种态度,因为我天天要处理的是村里的井干了怎么办,老王家的鸡偷了,这事咱们怎么处理,老张家媳妇和婆婆又打架了,这事我怎么把它搞定。他面对的全是具体的事,你要让有乡绅精神的人迅速对这个世界做出什么断然的或决然的判断和结论,他做不到的,为什么?他每天面对特别具体的问题,他要去解决,这是他生活的世界。什么叫做结论?做结论就是这个事就这样了,我做完结论我就抽身走了,这事跟你没关系,所以你可以做结论,但只要你身在其中,这个小世界是永远跟着你往前漂流的,你做结论有用吗?就像我们小公司,我天天做结论,这个公司本质是个啥,业务是个啥,有用吗?因为每天大量的事务,大量的新问题还是会扑过来,不断地找我要解决方案,所以我对我身边的小世界不可能倨傲的,不可能得出任何清晰的板上钉钉的结论的,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这就是乡绅精神的第一层意思。

  我举个小例子,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大学嘛,大学不是有大楼之谓也,是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说的,清华老校长,但大家注意,那是抗战时候说的,什么意思?因为那时候造不起大楼,只有大师,但是请注意,这句话很漂亮,大学应该有大师而不是有大楼,这是一个结论。但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大学的学者,你会这么着看问题吗?我给大家念一段《牛津笔记》当中的话,“关键在于大学的楼不是一般建筑,得像大学,有知识之庄严,人格之崇高,净水流深,思想方为家远,没有学院的塔尖、方亭、礼拜堂,没有绿茵怀抱,没有博德利图书馆、没有阿什莫林博物馆、没有植物园,那牛津大学就只能是剥掉了衣裳的裸奔。近年中国的大学新楼林立,多半面目雷同且平庸,不见杏林,何谈愉悦,想到它们还要粗陋的立在那里很多年,实在不堪,一所大学若没有大师已很遗憾,若连一栋有品位的建筑都没有,那就是罪过了。”

  大家试想,我是这个地方的乡绅,我不可能容忍说乡村精神要有诗和远方,连口井都没有,我的村民怎么活,对于一个学者来说,用附近的精神,用乡绅的精神,大楼当然重要,甚至比大师更重要,先有大楼,大师再慢慢请,慢慢培养,但是没有这个大楼,没有这个附近的具体实物构建出来的现实世界,什么都不会有。请注意,这不是结论的差异,这只是视角的差异。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词,叫沟通大世界,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乡绅,基本上读过书,自小读书明礼,孔夫子孔圣人的话是读过的,他甚至一生曾经赶过考,甚至当过官,在京城为官多年,然后告老还乡又回来了,乡绅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在精神结构上,对那个大的,宏观的,宏大叙事的精神结构,他是认同的。有一句话佛门说的,叫万川映月,什么意思?一轮月亮在高空,它会映照在天下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口古井里面,中国古代的乡绅承担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我的国在我的乡土,孔夫子的精神,我听到了,虽然很遥远,朝廷的精神,我也看到了,它也很遥远,我跟他们能沟通,然后我还能根据我本地的情况,把那种抽象的精神在本地进行应用。这才是乡绅态度,沟通大世界。

  而且你会发现,只要你有了这种乡绅精神,你人格的另外两个东西自然也就带出来,第一叫温和,乡绅一定是温和的,因为他深切地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凶暴的解决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剧烈的改革其实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带着现实精神的乡绅,一定是态度温和的一个人。然后用项飙的话来说,乡绅另外还有一种精神,叫好奇,因为他处于这种大的结构和底层的社会结构之间,他要一点一点的从自己的真实世界扩展这个世界,所以他对这个世界是好奇的。所以你看,一个人当他脚下有根,胸中有志,不断地培育自己那种温和和对世界的好奇,这不就是一种很好的人格养成方式吗?对。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两个词,虽然这都不是书里有的,我是从另外一本项飙老师的书借用了这两个词,来描述我对这本书的感受。这本书是以一个人的视角串接起自己的附近,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一直对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乡绅态度。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