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非遗中国:扬派盆景技艺

非遗中国:扬派盆景技艺
2019年04月23日 11:20 新浪文化

  本文由新浪文化综合网络资源整理编辑。

  盆景技艺是一种传统的人工置景手段,它将植物、奇石等种植和布置于盆内,经过艺术加工使之成为浓缩自然美景的一种陈设品。盆景制作技艺综合了园艺、奇石和美石鉴赏、雕塑造型等众多工艺技巧,成为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创作。 

盆景盆景


  盆景起源于观赏植物,早在商周时代便有了观赏名木、花卉的习俗。汉代已出现“构石为山”的盆景,这一点在汉墓壁画上可以找到不少证据。魏晋以来,盆景制作取得了较大发展。至唐代,盆景成为富贵家庭的陈设品,当时的许多壁画和绢画都反映了这一状况。入清以后,传统的盆景艺术得到长足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 
  盆景主要可分为山水和树桩两个大的类别。山水类盆景将自然界的奇石、美石通过锯裁、雕凿、腐蚀、胶合、拼接等技法布置于盆中,点缀以陶瓷之类材料制成的微型亭台楼阁、小桥、农舍、舟车、行人、蓑翁等,配上池水、草木、苔藓,使之峰峦叠秀,起伏错落,咫尺而具千里之势,显现出深远的意境。树桩类盆景则将木本植物栽于盆中,长期经营,细心管理,借助修剪、绑扎、施肥等工艺和各种艺术加工手段形成美观而又奇特的植物造型,使树干苍劲有力,枝叶青翠茂盛,别具审美意蕴。 

盆景盆景


  中国盆景制作技艺集中在江苏的苏州、扬州和安徽、广东等地,艺术风格虽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既讲究艺术加工,又追求自然品格,反对过分的雕凿和修饰。 
  流传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扬派盆景技艺是中国盆景艺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享誉于当代,几与中国盆景的发展历史同步。清幽雅致的扬派盆景既得益于扬州文化,又是扬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扬派盆景融诗、书、画、技为一体,堪称中国盆景艺术的代表。它造型精巧,意境深邃,富于装饰性,端庄大气、清丽古雅而不失灵动飘逸,层次分明、工稳严整而不乏朴质自然,是技艺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国家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8年,扬派盆景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胡顺磊

盆景技艺扬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