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非遗中国:朝鲜族洞箫音乐

非遗中国:朝鲜族洞箫音乐
2019年03月05日 17:37 新浪文化

  本文由新浪文化综合网络资源整理编辑。

  高句丽史《乐志》记载,洞箫是在唐代李朝世宗时期,从西亚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的,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洞箫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据史料,在四世纪中叶高句丽壁画中,已经有了吹奏“箫”这种乐器的场面,也是从14世纪开始,箫被改良成洞箫并使用于音乐实践,逐渐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

洞箫洞箫

  洞箫(亦有学者称筒箫)作为朝鲜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乐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调、演奏方式和艺术风采,在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从民族音乐学的学术研究角度来讲,长期以来却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对此类音乐文化现象的音乐形态特征、社会功能及生成背景加以分析和总结,在尽可能广泛搜集资料与田野考察基础上,以民族学、音乐形态学等研究方法对朝鲜族洞箫及洞箫音乐做一番梳理和研究。

  珲春市密江乡是全国闻名的“朝鲜族洞箫之乡”。 朝鲜族洞箫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随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称号。

朝鲜族洞箫音乐朝鲜族洞箫音乐

  为了进一步提升密江乡的文化氛围和密江洞箫的影响力,推动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广泛深入开展,密江乡自发组织洞箫爱好者学习洞箫、练习脍炙人口的曲子、排练节目,并成立了由70多名会员组成的洞箫协会。 密江乡密江村有一个驻地部队,密江村的发展历史,无时无刻不与这个部队相联系着。1996年,该村和该部队正式结成了军民共建单位,齐心合力,积极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等活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吉松老师走进了军营,组织部队官兵学习朝鲜族洞箫文化。部队官兵们对洞箫音乐从好奇转为喜爱,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练习,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演奏出一首脍炙人口的朝鲜族民谣“阿里郎”。该部队的洞箫爱好者表示,洞箫是极具魅力的朝鲜族传统乐器,大大丰富了部队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将继续练好洞箫演奏,精心排练节目,在节庆活动中表演节目。

  2008年6月7日,朝鲜族洞箫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胡顺磊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