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非遗中国:泰山皮影戏

非遗中国:泰山皮影戏
2018年10月17日 18:03 新浪文化

  本文由新浪文化综合网络资源整理编辑。

  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泰山皮影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古籍《韬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其记载,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民间“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的谚语。

  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是有几个镂空的皮人儿被比划。可你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啥热闹唱啥。在早时泰山脚下的皮影戏班有十几个,活跃在泰安城的大街小巷,非常受欢迎。

泰山皮影戏

  中国皮影表演方式繁多,但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皮影界流传“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谚语,意思是在表演皮影戏时,通常需要八个人通力合作,如果是七个人的话整个后台就比较紧张了,如果有九个人的话,那就有人闲着 。

  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最为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槌”,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十不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文化部统计,目前皮影“十不闲”绝技在中国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6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

范正安

  在制作上,泰山皮影选材纯驴皮,刀法简练明快,着色对比强烈,蕴含着山东人豪爽的民风情感。泰山皮影在表演时戏中影人的打斗场面很多,所以影人得制作务求结实耐用,在雕刻上尽量的大略概括,人物的造型大多采用写实手法,其用刀拙朴,粗况豪爽,和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处,体现了泰山人憨厚、豁达的性格。在用色上对比强烈,多用红、绿、黄、紫等民间传统颜色。泰山皮影的制作严格遵循古法,分为10大步21道工序,每个皮影都接近3000余刀手工雕刻而成。系列工艺品分为服装类、镜框类、挂饰类和册页类等四大类六十多个品种,代表作《泰山石敢当》既可美化观赏,又可镇宅辟邪,已成为最具泰山特色的工艺品,被广大游客所喜爱。其高端工艺品多次赠与各国使节和国外友好城市,并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的第6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男,1945年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逾花甲,自幼喜爱皮影,8岁拜泰山皮影大师刘玉峰为师,一辈子活跃在皮影舞台,至今从艺50余年。范正安先生性格淳厚,为人谦虚,据有高尚的人品和老一辈艺术家所特有的金兰艺德。他一生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对皮影艺术的研习却孜孜不倦。他是中国皮影艺术的大成者,完全继承了其皮影独门绝技“十不闲”,一人演出一台戏的功夫炉火纯青,让世人赞叹不已。2006年泰山皮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正安先生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其表演的“十不闲”技艺被温总理赞誉为“中华绝技”,范正安先生被李长春赞誉为“真专家”。同年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类的最高奖项《文化遗产日奖》,并于长春获得《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博览会最佳表演奖》

  范正安先生继承民族遗产,打造泰山品牌,弘扬泰山文化。在他的积极呼吁和努力下,泰山皮影于2008年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小学课堂,全市有3000多孩子学习泰山皮影。

孩子们实践学习孩子们实践学习泰山皮影戏

  得到一定重视后,这种传统的戏剧表现形式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接连获得了“文化遗产奖”、“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博览会最佳表演奖”等奖项,在2006年北京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泰山皮影获得了最高奖项《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泰山皮影被誉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多次为国家、省、市领导人以及国内外重要客人和旅游团体进行专场演出。

  泰山皮影经过历代传承,不断发展和完善,于2007年首批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收进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皮影”名录。

责任编辑:胡顺磊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