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今天是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今天是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2021年04月23日 16:30 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天是4月23日,恰逢第26个世界读书日。对热爱阅读的人来说,每到这天,都像迎来一个读书人自己的节日,读书、谈书、写书、藏书、晒书,本身就是节日里的仪式了。当然,这天也总会提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也许有人以为,读书并不是生活的刚需,不读书也完全可以快乐地生活着,但,这快乐的层次是有限度的。若当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从一本书(不一定是纸质的)中体会到智识对头脑的焕然一新、体会到和人类智慧共振的兴奋、体会到自身经验版图的无限延展——这种深层的快乐将是物质欢愉再也无法满足的。

  因此,对更多的人来说,读书日也是个好节点,能让人从庸碌的工作、琐碎的娱乐中短暂惊醒,检阅过去一年的阅读史:有没有好好读几本书?有哪些好书值得推荐、珍藏、一读再读?说到底,其实是对精神生活的重新审视,是对自己作为一个“精神人”身份的重新确认。

  值此日,书乡编辑们也回顾了自己春天的阅读,权作这一天的引信。但正如节日之后也要好好生活,读书日也非这一日,阅读是长期的习惯与修为,或许艰苦,却也将陪伴着愈加长久而深入的快乐。

  历史与文学(作者:陈梦溪)

  关于鲁迅的思想传记《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自1992年出版便成为学界和大众热议的名书,多次加印。今年1月,作者王晓明出版该书修订本,改动颇多。29年过去,无论是关于鲁迅的研究还是认识都更进一步,更重要的是,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的王晓明看待鲁迅的层次更深了,心态也更平和了。他承认,“当年的阴郁和激愤自有其缘由,但我今天觉得,平时的叙述和尽可能不动声色的议论,是更合适的吧”。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王晓明 著《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王晓明 著

  作者对鲁迅一直抱有两个最初的好奇:鲁迅为什么会对很多事看得那么透?为什么鲁迅永不过时?放眼当下社会,评判事物的标准千方百种,但鲁迅评判社会的第一指标,却永远“是这社会中最普遍的‘人心’”。作者在序言中写道,鲁迅终其一生都坚持这个标准,因为人心的现状和趋向,是把握社会状况最可信的依据;数据可以伪造,但唯有人心,是难以作伪的。鲁迅的文字绝不仅限于华夏的视野,他对读人生与书本所养成的洞察力,他受激于革命时代而澎湃的道德理想,他几乎终身保持的自我剖析的习惯,都能让他见微知著。

  鲁迅是个悲观主义者,他有时甚至觉得“我的思想太黑暗了”。但也正因如此,成就了鲁迅思想最特别的部分。鲁迅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但我们今天仍在阅读它。不同于严复、梁启超、孙中山那种心怀理想的开拓者,鲁迅是一个坚持者,他不论经历了怎样的挫败和失望,都能继续奋起抗争的意识,仍旧不放弃呐喊——这份勇气并不是来自对未来的盲目乐观,而是来自一种化悲观为动力的顽强意志。作者感叹,自己从十五岁起读鲁迅已经有五十年了,对鲁迅的理解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变化而丰富,总能获得新的启发。

  文学方面想给大家推荐刚刚出版的《2020年短篇小说》。如果您工作繁忙,却仍对文学抱有一份热爱,阅读短篇小说是个不错的选择。短篇小说虽短,但更考验作家功力,在上下班通勤的地铁上只需要十几分钟便可阅读一篇,却如同经历一种人生。这本书遴选过去一年发表于文学杂志的短篇佳作,作品风格多样、主题各异,或侧重描摹都市人的情感状态,或为社会焦点话题提供新的思考,或挖掘当代女性的精神困境,或表现历史对于人的塑造作用。入选的作品如班宇的《夜莺湖》、王占黑的《去大润发》、徐皓峰的《入型入格》、徐则臣的《虞公山》、刘庆邦的《踏雪之访》、葛亮的《猫生》等,来自老中青不同世代的优秀小说家,于有限的篇幅中苦心经营、别开生面,充分展现短篇小说这一文体的魅力。

  此外,清史专家阎崇年的新书《故宫六百年》推荐给爱好历史的朋友们。全书以明清两朝为主轴,将三十朝二十八帝的荣辱得失与六百年故宫的岁月互相关联,其中众卿百官、外域来使、后宫妃嫔、能工巧匠、奸佞小人等悉数登场。他们与岁月一起讲述了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期的历史,以社稷兴亡探究帝国政治的秘密,让我们从历史中体会到故宫的厚重与沧桑。

  激荡与反思(作者:张玉瑶)

  最近看热播剧《觉醒年代》,看到五四新文化知识分子们感时忧国,在时代风云激荡中进行思想启蒙、国民改造,身体力行投入救亡图存的洪流中,在黑暗中擦亮理想主义的光芒,令人震动感佩。比起课本上寥寥数行字,真实历史更加复杂缠绕,需要后世去仔细清理。

  临到“五四”一百零二周年,正巧读到严家炎先生以“五四”新文化为主题的《新文学小讲》(为大名鼎鼎的“大家小书”系列之一册),廓清了不少原先混沌未明之处。这组文章多写于世纪之交,是后“五四”时代对“五四”的反思,具有鲜明的当下性和问题意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认为“五四”全面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和危机。严先生回到历史现场,通读了全部《新青年》杂志,有理有据提出反驳,为“五四”一辩。譬如,所谓“新文化口号”的“打倒孔家店”其实是胡适戏言的讹传,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中要推倒的“古典文学”其实是“仿古文学”之意,可见只有充分理解当时的话语,才能避免断章取义,更深入而准确地把握“五四”精神。严先生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并非要彻底割裂传统,相反,它让传统在扬弃中获得发展的可能。

大家小书系列《新文学小讲》 严家炎 著大家小书系列《新文学小讲》 严家炎 著

  求真、求实、多元并存、破除专制,这不仅是这本书所呈现出的学术准则,也正是“五四”本身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面对历史与当下的新问题,它依旧未退去真理之光泽。“五四”作为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诞生于救亡图存危急年代之中,即使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年代,但只要是走向现代的中国人,就沐浴在“五四”所带来的现代精神的洗礼下。

  今年还有一部反思性的小书,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新作《弃猫》。严格说来这只是一篇较长的散文,写的是他父亲的故事,文字清淡,却有某种击中人心之力。父亲是僧人出身,原想以学术为志业的名校高才生,却被迫卷入中日战争,从此毕生承受内心的折磨。直到父亲去世后,村上春树才开始一点点弄清个中细节。写的是父亲,其实是历史,而归根结底是写自己。村上春树作为一个反战人士、一个人道主义写作者,诚实回顾这些是痛苦的,但他知道,必须要去书写和铭记历史,这是人之职责所在。村上没有将其写成波澜壮阔的个人史,但正是在这种平淡的落寞感中,我们才看到个体在大时代中真实的蹉跎,和那一份属于全人类的守护不灭的良知。

《弃猫》 村上春树 著《弃猫》 村上春树 著

  艺术与生活(作者:曾子芊)

  街上的绿意仿佛一夜之间深了起来,提醒我珍贵的春光就这样远去了。惭愧的是,仔细回想,最近自己在阅读方面并不算丰实,不过其中有两本有趣的小书,在今日仍可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钱浩的《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标题虽长,内容却不故作高深,企图拿着“古典音乐”的架子吓退普通读者,相反,它诚恳、认真地回答了书名中的问题,用哲学思辨的方式透彻说理,为读者阐明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理性与精确,可谓抓住了古典音乐的“实质”。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钱浩 著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钱浩 著

  在以往的阅读中,我的个人感受是:当“音乐”成为话题时,写作常常会陷入一种“失重”的状态。或过于专业地开篇即传授乐理,增加阅读难度;或十分强调私人感受和作者生平,让音乐承担额外的意义;或将文本价值拔高,使音乐沦为文学的附庸……“失重”的状态下,文字无法精准落地,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而那些让普通读者困惑的问题,仍难得到解答:“古典音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非专业听众在面对古典音乐的时候,一旦脱离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就会感到迷茫?除了“感人”和“悦耳”,作曲家们是否还拥有其他目标?

  这本书回答了这些问题,答案本身并不深奥,难点在于用浅的语言将其说透。由于作者本人具备中文与哲学的双重背景,自己又有研习音乐的生活经验,故而全书文风朴实、思路清晰、要言不烦、娓娓道来,恰如格非的评价,“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兴味和理趣”。

  清明节曾去公园赏樱,匆匆飘落的樱花让我想起了绘本《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的结局:本过着平凡生活的鳄鱼君,生命戛然而止,停在了和友人、恋人共同赏樱的这一天。

《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 菊池祐纪 著 毛丹青 译《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 菊池祐纪 著 毛丹青 译

  这是一本既残酷又温柔的书,它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倒计时播放给读者观看,故事里的角色对生命将逝一无所知,而他的每一天又像极了我们正在度过的日子:上班打卡,与朋友聚会,面对爱情偶尔缺乏勇气……温情日常的故事背后,藏着对生死的思考。之前看到标题,本以为这会是一个讲述“患病鳄鱼如何度过最后100天”的励志故事,其实它有更广泛的“死亡教育”的意义:提醒读者生命永远如同樱花般短暂,我们要在短暂的生命中呵护美好,认真生活,延展生命的长度和重量。

  母职与自我(作者:李峥嵘)

  成为母亲让人激动也焦虑,尤其是对于工作妈妈,如何科学度过孕产期,如何尽快恢复身材,如何育儿工作两不误?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产科奎叔说:那些啪啪打脸的孕期误区》是一本“轻医疗、重话疗”的科普读物,全书精选50个孕期高频问题进行解读,每个问题均包含手绘漫画小故事和“奎叔说”科普短文两部分。手绘漫画小故事生动还原产科门诊中奎叔与孕妈妈的日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立体呈现这些高频问题。这些问题中,既有常见的孕期误区、陋习及网络谣言,也有孕妈妈都会经历的“孕期焦虑”。奎叔以其特有的“话疗式”回答时而让孕妈妈恍然大悟。

  奎叔本名李奎,妇产科学博士后,拥有20余年产科临床经验,接诊超过10万人次。奎叔幽默的诊疗风格一直深受妈妈们的喜爱。一位孕妈有点超重,奎叔对她幽默地讲:“我可以送你—张我的照片,你往后吃饭的时候就摆桌上,吃—口看一眼,就能想起‘不能再吃了,大夫说超重了’!”

  孕妈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比如养娃一定要牺牲事业吗?有一位女性就因为当了妈妈而开辟了自己的新事业。《你的人生不该为怀孕让步》一书作者年糕妈妈(李丹阳)是浙江大学医学硕士,第一个孩子年糕出生后不久,她注册了一个叫作“年糕妈妈”的微信公众号,试着把自己育儿的心得分享给更多的妈妈。到现在,“年糕妈妈”的全媒体平台用户已经超过了三千万。年糕妈妈生一胎的时候在老人的约束下有很多禁忌,但是怀二胎的过程却勇敢地“百无禁忌”:吃冰淇淋、磕螃蟹、游泳健身、化妆、挺着大肚子上课和出差……分娩前一天还在工作,无痛分娩后第二天就开始工作,第7天到岗复工。

《你的人生不该为怀孕让步》 年糕妈妈(李丹阳)《你的人生不该为怀孕让步》 年糕妈妈(李丹阳)

  年糕妈妈的经历具有个别性,不是每个妈妈都可以顺利生娃,但是她给我们开阔了思路:怀孕生子固然是人生大事,身体和生活都会面临不可逆转的改变,但它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部分,为母不必非要刚,生孩子也不必非要痛到死去活来。老一辈观念中的“牺牲”,很多时候是一厢情愿的浪费。就算是怀孕,你依然有权让自己舒服一点,你依然有权去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生活方式。需要帮助,就要大声说出来;觉得不舒服的事情,就去改变它。(责编:张玉瑶)

  原标题:《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么?》

责任编辑:娄诗雨

世界读书日读书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