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单霁翔:文化保护非政府专利,民众参与更重要

单霁翔:文化保护非政府专利,民众参与更重要
2020年11月23日 11:17 澎湃新闻

  1972年著名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我们国家一直到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 1987年,中国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当时一共6项,长城、周口店、秦始黄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和泰山,这些大型的巨型的遗产,进入世界遗产以后,完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对于文化遗产的理念和态度。

  比如泰山,过去我们文物保护的语境下,保护的是摩崖石刻。

  但是进入世界遗产语境,要按照他们的规定来。最初世界遗产只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类。这些摩崖石刻和背后的山体是不可分割的。摩崖石刻上面的内容和整个泰山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于是中国试图将泰山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遗产。泰山这类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第一次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从那以后,庐山、青城山、峨嵋山、五台山、武夷山、嵩山、黄山这些名山全部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完全改变了我们对文物保护的态度。

  特别是,1997年两个小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引发了申报世界遗产热潮,太多的城市、地区希望把他们有价值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申报,我们手里就有一个长长的预备名单,确实压力很大。

  2002年苏州召开世界遗产大会,大会制订了一项规定,即规定一个国家无论大小,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这项规定对我们国家很不利。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但是和老挝等国家是同等待遇。这个规定目的在于平衡文化多样性,帮助更多的国家有机会进入世界遗产大家庭,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每年大约有130多个国家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但是审查非常严格,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审查时砍掉一半,世界遗产大会再砍一半,每年申报成功的不到30项。

  这个阶段,中国城市化也进入了加速发展进程。我们保护每处世界遗产都有抢救性,我们不断跟国际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三大机构沟通,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进行阐述。2004年高句丽王城,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2008年福建土楼、2009年五台山、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分别申遗成功。

  但是这个时候,浙江杭州没有一处世界遗产。其实杭州已经开展了大量基础储备工作。2008年在杭州召开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申遗的条件。

  杭州西湖首先申遗,任务非常艰巨。因为要将这块蓬勃发展的大城市核心地段、广阔的区域申报世界遗产,况且西湖的文化景观特色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三面云山里面不能出现侵入到文化景观的新的建筑群,做得到吗?任务非常艰巨。国际社会对西湖申遗有很多不同议论,英国人说世界有很多其他名单都比西湖的水质、环境好,但我们告诉他,西湖是有文化积淀的,给世界遗产专家讲中国的湖泊特色。

  最后西湖成功了。西湖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和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关于如何保护历史性城市。大家今天到西湖去看,一定会感动于三面云山里面没有出现一个新的建筑。杭州的地价、房价始终都是全国比较高的,但三面云山不增加新建筑群这事坚守了十年,不容易。真正实现了梁思成先生当时的主张,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从西湖申遗开始,杭州坚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在钱塘江两侧建了新的杭州城,真正实现了中国保护历史城市的一个壮举。

  第二,关于蓬勃发展的大城市如何走向文化城市。

  杭州做了表率,西湖就是一个杰出案例。京杭大运河的申报从杭州开始,全国政协在杭州召开了京杭大运河保护申遗研讨会,启动了大运河申遗,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大家知道万里长城并不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61年把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一段一段的申报,每期公布一批,但是大运河连接的35座城市,一个大型的遗址,如何能成为世界遗产?通过不断地深入研讨、编制保护规划,大运河在2014年成功进入遗产名录。那么大运河保护什么?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16个文化景观:大运河沿线的自然景观、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景观、大运河沿线的建筑景观、大运河沿线的工程景观、大运河沿线运输景观、大运河沿线河道景观、大运河沿线的街区景观、大运河园林景观、大运河沿线宗教景观等共16个景观。

  通过保护这些文化景观,我们给世界提供了什么样的经验?

  第一,就是我们过去保护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后来扩大历史街区、历史村镇、历史城市,由点到面,但是今天我们还要保护那些人类迁徙、商品交流贸易这些文化廊道,线性文化遗产,给世界提供了突出的案例。

  第二,今天我们保护的内容已经不是那些寺庙建筑、宗教建筑、皇家建筑等纪念性建筑,而且要保护普通人们生活所留下的传统社区、传统民居、传统商业、传统生产地点。也可以说今天文化保护不再是政府的专利,也不再是文物的专利,是亿万民众都参与的事业,在保护过程中要给予广大民众更多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收益权,这是从大运河申遗保护中收获的体会。

  第三,良渚古城遗址,去年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意义重大。中国人都知道,我们有五千年文明,但是国际社会很多人对此持质疑态度。我们的考古学家、历史学者几十年来在中华大地实证了五千年文明,但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步伐比较慢,良渚古城遗址开辟了先例。那么良渚古城遗址在过去是什么样的呢?20多个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景状,很普通的农村景象,酒家、废品回收站、印刷厂、住宅等,这是之前良渚古城的样貌,这些对我们五千年文明的遗址造成很大的伤害。

  杭州市坚定不移要保护这项世界遗产,宣布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当时称之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引起很大争议,一些专家认为考古和公园两个字不能在一个名词里出现,考古是考古学家的园地,公园是人们享受的地方,怎么能在一起呢?但是我们认为,森林公园森林是主角,人们能进去享受森林,湿地公园湿地是主角,人们能够享受湿地文化。考古遗址同样,人们走进去,感动于我们考古学家的贡献,感动于五千年文明,这个遗址才能更好地保护。当时我们一些考古学家达成共识,随后又启动了良渚论坛。

  今天良渚遗址成为了世界遗产,向世界诉说古老的中国文明。美丽的良渚遗址展现出来,比如莫角山的遗址,这次走上去我特别感动,原来站在莫角山上,都是杂乱无章的棚户区,今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展示。良渚还建了博物馆,不以大体量的建筑取胜,而是融入在遗址里面,用朴素的语言讲述考古成果。

  今天良渚古城遗址开放了,大家去看一看,即使今天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除,每天数万名观众走入古城参观。他们在遗产里面拍照,享受大自然,享受五千年文明,普通民众参与实践性活动,学生进行考古实践,大遗址成为今天人们社会教育的一个生动课堂。

  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就是这些考古遗址不能远离今天的社会,而应该成为人们能共享的生存空间,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在感受中了解真实的中华传统文化。另外是我们今天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要留下更多文化天地。

  杭州还会有奇迹。但是并不是因为西湖,是因为南宋的临安城。临安城不同于开封城起于平地,而是位于丰富的丘陵地带,丰富多彩,体现了南宋时期辉煌繁盛的科技、艺术水平,所以临安城的申遗将是杭州走向世界的下一个亮点。

  [本文系作者在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未经作者审订。]

  原标题:智库动态 | 单霁翔:文化保护非政府专利,民众参与更重要

责任编辑:娄诗雨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