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甘肃发现岩画点 再现古代游牧民族生活场景

甘肃发现岩画点 再现古代游牧民族生活场景
2020年08月18日 16:59 澎湃新闻

  岩画指刻画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甘肃黄河沿线近年来发现200幅左右的岩画,已经成为黄河文化的历史印记。澎湃新闻获悉,近日,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三滩镇的古道大兵道,当地人新发现一处古代岩画点。据悉,此次新发现的岩画点是近年来大兵道发现的第4处岩画点,也是靖远发现的第9处岩画点,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古代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和地理变化等,提供了形象史料。

新发现岩画点照片新发现岩画点照片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三滩镇的古道大兵道地处黄河中上游西岸,在靖远县城以北三十多公里处。此次发现的岩画,坐东面西,有两个板块,距离黄河500多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清晰可见图像近30个。画面中既有束腰穿袍裙的人像、拉弓射箭图等,也有马、羊、鹿等动物。 新发现岩画点照片

新发现岩画点照片新发现岩画点照片

  靖远县地方史地研究者何璞瑜表示,这些岩画风格写实,图像简洁、多变,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衣着打扮等。“大兵道是古时屯兵牧樵之地,也是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之一。”何璞瑜说,史料记载,在战国以前,北方少数民族戎人、羌人曾长期占据靖远及周边地区。靖远三滩一带依山面河,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理想游牧之地。据相关资料介绍,此次新发现的岩画点是近年来大兵道发现的第4处岩画点,也是靖远发现的第9处岩画点,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古代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和地理变化等,提供了形象史料。 

新发现岩画点照片新发现岩画点照片

  岩画指刻画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发现。中国境内的岩画分布很广泛,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河南、福建等近20个省区都发现有古代岩画。从分布范围看,中原地区较少,边远省区较多。黄河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甘肃黄河沿线近年来发现200幅左右的岩画,已经成为黄河文化的历史印记。

  根据此前《甘肃日报》报道,甘肃黄河流域发现岩画的时间,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最早发现的两处岩画是靖远县吴家川岩画和玛曲县柯庆岩画。目前可定时代最早的甘肃黄河岩画是白银野麻滩岩画。野麻滩岩画位于红山峡峡谷黄河西岸,北距白银市平川区野麻村直线距离约1公里,南距红山峡入口处白银市平川区下村直线距离6公里。岩画被刻在河西岸一块约宽5米、高8米的岩石上,整个画面由人物像(全身像9幅、头面像6幅)、动物像(8幅)和器物像(斧1幅)三类组成,其画境古拙,形象生动,人物粗犷、质朴,动物画逼真明了,尤其石斧的图画,是旧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

白银野麻滩 图片来自白银文旅白银野麻滩 图片来自白银文旅
白银野麻滩岩画 图片来自白银文旅白银野麻滩岩画 图片来自白银文旅

  甘肃黄河岩画内容反映的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直到秦汉时期。岩画内容多样,特色鲜明。如有符号画面,包括手印图、鱼尾图等。榆中县麋鹿沟岩画中,有几处圆圈图画,中间还画有一圆点;平川区圆墩沟岩画中有一群马,数量多达数十匹。中间两匹头马昂首扬尾,翻蹄亮掌,神采飞扬,十分逼真。马群前画面空白,似辽阔大地万马奔腾;景泰县姜窝子岩画中有一幅狩猎图,一只体型硕大的猛兽(似虎或豹),被两个猎人、三只猎狗团团围住。前面一人阳物硕大,是男性猎人。后面一人体型纤弱,是女性猎人。就在猛兽扑向猎人的刹那,男性猎人把一长杆器物刺进猛兽脖子,女性猎人双手把一短杆器物刺进猛兽腰部。三只猎狗,两只在上,一只在下,分别扑向猛兽的背部和腰部;景泰县彭家峡岩画中有一幅生殖崇拜图;平川区野马滩岩画中有一幅农耕图,图中前三畜并列,后一人持鞭扶犁,是北方地区典型的“二牛抬杠”春耕秋犁图。画面中的石斧,是旧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当地地方史的研究者表示,多处已发现的岩画点为古代游牧民族在黄河流域生活提供了有力佐证。这些岩画的内容,是黄河流域远古时期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文综合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官方发布资料、甘肃日报此前报道)

  原标题:甘肃新发现一处古代岩画点,再现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

责任编辑:娄诗雨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