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著名阿拉伯语专家仲跻昆教授逝世

著名阿拉伯语专家仲跻昆教授逝世
2020年04月13日 20:27 新浪文化

  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阿拉伯语专家仲跻昆教授于2020年4月13日逝世,享年82岁。仲跻昆教授生前致力于阿拉伯语教育、翻译事业,为中阿文化友好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仲跻昆教授的逝世,无疑是我国阿拉伯语教育、翻译事业的损失,也是中阿文化交流事业的损失!

  学者简介

  仲跻昆,1938年出生,汉族,辽宁大连人。笔名中人、钟驿。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并留校任教,师从于我国现代阿拉伯语教育奠基者马坚教授等。曾任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兼希伯来语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东学会理事,中国译协文艺委员会副主任,中阿(阿拉伯)友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阿拉伯作协名誉会员等。

  编著有《阿拉伯现代文学史》、《第一千零二夜》、《东方文学史》(副主编之一)等,译有《难中英杰》、《沙漠——我的天堂》、《纪伯伦散文诗选》、《泪与笑》、《库杜斯短篇小说选》、《阿拉伯古代诗选》、《本来就是女性》、《一千零一夜》、《努埃曼短篇小说选》,等等。

  《阿拉伯现代文学史》获2006年高校人文类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正大奖教金、2005年获埃及高教部表彰奖。2011年获“沙特国王世界翻译奖”荣誉奖,是首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学者。2018年11月获颁中国翻译界的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奬(阿拉伯语)。

  在第4届沙特阿卜杜拉国王世界翻译奖的颁奖仪式上,仲跻昆先生曾说:“我认为该奖项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奖给长期从事阿语翻译工作的中国学者们,该奖项将推动和鼓励中国翻译事业发展。”

  向仲跻昆先生致敬!

  附北京大学阿语系主任林丰民教授文章:

  仲跻昆:从中国边缘到阿拉伯中心

仲跻昆教授(左)、北大阿语系主任林丰民教授(中)仲跻昆教授(左)、北大阿语系主任林丰民教授(中)

  仲跻昆老师是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开创者马坚教授的嫡传弟子。

  而我有幸师从仲跻昆老师,本科阶段就上过仲跻昆老师有关阿拉伯文学的多门课程,深深地被仲老师的学识所吸引,因此硕士生阶段选择了师从仲老师。读研阶段并没有清晰的就业意向,但硕士阶段在《阿拉伯世界》发表了一篇文章,自己手写的文字变成铅字,似乎人生的轨迹也由显出了一点雏形,预示着我学术之路的开端。

  硕士毕业后直接留校,因为当时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还没有博士点。当时考虑过到中文系读个比较文学的博士,曾经跟乐黛云先生表示过想读她的博士,她也很愿意拓展对阿拉伯文学的比较研究。在准备考博的过程中,心理还是有些许的胆怯,因为我知道北大中文系的博士考试竞争之激烈,也知道报考乐黛云先生的人不在少数。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仲跻昆老师带头申请的阿拉伯语言文学博士点被批准了,乐黛云先生知道后劝我还是读仲跻昆老师的,至今还记得她说的原因是“不忍夺人所爱”。我本来只是因为本专业没有博士点才考虑比较文学的,现在阿语专业有自己的博士点了,又何必舍近求远,更何况中文系的博士生考试竞争惨烈,尤其是乐黛云先生的博士更不好考。于是,再一次毫不犹豫地跟从仲老师攻读博士学位。从此,我的学术生涯印刻上仲跻昆老师的深深烙印。

  硕士期间,除了听老师讲课以外,还帮着老师誊写手稿。我自己感觉誊抄的过程受益匪浅,比自己阅读书籍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同时在慢慢誊抄的过程中也感受到老师的写作风格,处理文字的方法,甚至一些字词的应用,对我后来自己写文章、写论文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包括后来的学术之路上,都感受到了仲老师对于马坚先生学术精神的传承。他常常教诲我说:“板凳甘坐十年冷”。仲老师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犹记得我刚进入北大的时候,仲老师担任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兼任希伯来语教研室主任,但是为了学术研究工作,他第二年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教研室主任的职务,埋头于阿拉伯文学的翻译与研究。那时候我还不能理解,如今我自己担任系主任的工作,特别能够理解导师当年的选择。读书、翻译、研究、写作,构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读书、写作是寂寞的,但也唯有在寂寞的学习中才能静心于读书和思考。

  有一件仲老师本人漫不经心提到而我们这些后辈学生备感敬佩的事,那就是他把北大收藏的所有阿拉伯文书籍都“摸”了一遍。这个“摸”一遍可不简单。北大的阿拉伯文书籍现在都在外国语学院分图书馆里,原先在外文楼东语系的图书室,占据了书库中的好几排,尽管无法跟阿拉伯国家的图书馆相比,但几排书架上的阿拉伯文图书加起来也有两千多册。仲跻昆老师的“摸”一遍即便只是大体浏览一下,哪怕只是读一读这些书的目录和介绍,那也不是一项小工程,更何况那些与文学相关的书籍他看过何止一遍。

  “我们的诗人”仲跻昆

  仲跻昆老师具有浪漫的诗人气质。年轻时他就当过演员,他的感性也许跟那时候的经历有关,但更多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禀赋。记得在国内多次的阿拉伯文学相关的活动中,驻华的阿拉伯使节多次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曾经听到驻华使节称仲跻昆老师为“我们的诗人”,一方面是肯定了仲跻昆老师的文学才华,另一方面是把他当作宣传阿拉伯文化特别是阿拉伯文学的中国代言人,他们把仲老师看成是阿拉伯的“自己人”。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在我看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仲跻昆老师翻译了很多阿拉伯的诗歌,既包括古代的诗歌,也包括现当代的诗歌。在古代诗歌方面,仲跻昆老师在他的系列文学史著作中翻译了古代一些名家名作,穿插在行文中,尤其是他翻译的《阿拉伯古代诗选》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仅得到了国内阿拉伯学界的认可,同时也得到国内文坛一些诗人、文学家的肯定。在现当代诗歌方面,仲跻昆老师翻译了纪伯伦的散文诗《泪与笑》、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的多本诗集、尼扎尔·格巴尼的一些情诗,而在他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和《阿拉伯文学通史》中有大量现当代阿拉伯诗人的代表新诗作。另一方面,在各种相关的阿拉伯文学研讨会和阿拉伯文化活动中,仲跻昆老师的发言除了引用阿拉伯人所喜爱的诗句以外,他还经常使用诗性的语言,特别擅长应用阿拉伯的各种修辞手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特别喜欢用排比、谐音等手法。而这种特点不止体现在他的中文写作中,还体现在他的阿拉伯语写作中。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当年仲老师给吴树青校长准备的阿拉伯文发言稿,就应用了这样的一些手法,从而使整篇发言稿充满了文学的气息,让在场的阿拉伯使节感到了浓浓的阿拉伯味道。仲老师在各种场合的阿拉伯语发言总是能让人感受到地道的阿拉伯语带来的美感和享受,不仅有形象上的冲击,还有音韵的和谐,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语潆洄。

  从中国边缘到阿拉伯中心

  改革开放以后,仲跻昆老师的学术生涯伴随着中国的阿拉伯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中国边缘到阿拉伯中心的移动。改革开放之前,阿拉伯文学研究接近于零,各种外国文学史里对阿拉伯文学的介绍都很少。专门的阿拉伯文学史也只有一两本翻译过来的译本。有关外国文学研究和评论的刊物也很少刊登阿拉伯文学的论文。可以说,那时候的阿拉伯文学在中国学术界哪怕在外国文学领域也只能算是边缘。而研究阿拉伯文学的学者也自然处在边缘的位置。

  但是仲跻昆老师的学术努力让中国的阿拉伯文学研究从中国边缘向阿拉伯中心移动。他的文学史写作达到了一个巅峰。仲跻昆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昆仑出版社,2004)则是第一本有关阿拉伯文学的断代史,对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阿拉伯近现代文学进行国别和地区性的梳理,在国内当属首创。由于每个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轨迹各不相同,因而无法将其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年代划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文学史的研究与历史的研究相区分,不同于阿拉伯学者所撰写的整个历史脉络的文学史。最值得称道的是仲跻昆的《阿拉伯文学通史》(译林出版社,2010)。该书介绍了从蒙昧时期到20世纪末的阿拉伯文学发展情况,是当今中国对阿拉伯文学史研究最详尽、最全面的著作,特别是现当代的阿拉伯文学涉及到了19个阿拉伯国家的作家作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欧美学界和阿拉伯评论家都没有这么全面。

  正是由于文学史的撰写和其它的翻译、研究工作,使得仲跻昆于2011年3月16日荣获阿拉伯著名文化奖“谢赫扎耶德图书奖”之最高奖“年度文化人物奖”,是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阿联酋副总理谢赫曼苏尔出席了颁奖典礼,为学者和作家颁奖。评委会秘书长拉希德·阿里米博士对仲跻昆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年度文化人物奖”授予仲跻昆教授,是要表彰“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阿拉伯语言文学的教学、翻译与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仲跻昆教授不仅成就卓著,而且在学术界、文化界和文学界享有崇高威望,他给世界图书业留下了大量反映纯正阿拉伯文学精华的专著和翻译作品,并通过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形式把它介绍和传播至远东国家和地区。”

  “扎耶德”图书奖是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奖项之一,是以已故的阿联酋总统扎耶德的名字命名的。该奖于2007年设立,每年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审核评议,评选结果在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期间发布,并举办颁奖典礼。该图书奖共包括8个奖项,最重要的为“年度文化人物奖”,此外还有发展与国家建设奖、文学奖、翻译奖、儿童文学奖、青年作者奖、出版发行奖、艺术奖、最佳文化技术奖等。“年度文化人物奖”奖金达100万第拉姆,其他奖项奖金也都高达75万第拉姆。所有获奖者还将获得一枚镌有该奖标志的金牌。仲老师不仅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也是第一个获得沙特阿卜杜拉·本·阿卜杜·阿齐兹国王国际翻译奖的中国学者。后一个奖项的获奖消息就在他前往迪拜领奖的路上传到北大阿语系。2011年既是仲跻昆老师学术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年头,也是中国阿拉伯文学翻译与研究界的一个里程碑。

  退休之后,仲跻昆老师依然笔耕不辍,在整理自己的学术文稿的同时,仍旧在从事翻译和研究工作,尤其是阿拉伯诗歌的翻译。他目前正在参与北京大学一带一路经典诗集的翻译工作,相信不久就可以看到他翻译的诗集出版面世。

  (2017年1月22日于万寿山庄)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