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博唐招提寺特展 沉浸式的样本

上博唐招提寺特展 沉浸式的样本
2020年01月16日 17:49 新浪文化

  原标题:展评 | 上博唐招提寺特展 沉浸式的样本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

  上海博物馆,2019.12.17-2020.02.16

  综合评星:四星半

  其实这个展更像是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展出东山魁夷受邀为唐招提寺御影堂绘制的山云、涛声、扬州熏风、桂林月宵、黄山晓云等68面隔扇画。而唐招提寺的文物更像仅仅是隔扇画的背景说明展品。

  当然东山魁夷远不如唐招提寺、鉴真的名头可以吸引目光和观众,:( 。如果没有展览名字的前半句话中的唐招提寺和鉴真,估计观众会下降八成、关注度会下降三成。(上博有国内很不错的宣传团队,宣传节奏也做的很好,将每个展都维系了很不错的关注度……)

  就好比与东山魁夷并称日本当代画坛的“三座大山”的平山郁夫,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在国内也有段时间了,即使有国博、敦煌的加持,影响也远小于同期的阿富汗文物展,知者寥寥。(三座大山是因为在三个画家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山”字,所以被戏称为“三座大山”)

  我知道东山魁夷先生,是2008年看到的画文集《美的情愫》,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东山魁夷先生一生中主要的绘画作品,还有画家本人所写的散文。文字行云流水,艺术感极强。

  东山魁夷,画号魁夷,1908年生于横滨,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1999年逝世。东山魁夷是日本二战后最负盛名的风景画画家,对日本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强调创作是“通过每个人的眼睛而获得的心灵的感知”,又被称作“日本心象风景画家”。(以上东山魁夷介绍来自“百度百科”)

  即使没有想象中的鉴真的名品文物,但上博的这个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做的真好,隆重推荐。

  这次布展中展陈载体和情景环境之间的有效组织做的是真的太好了,最大程度地复原了隔扇画的功能性。隔扇前的榻榻米,更是加深了“沉浸式”的感觉,好像真的等待你拉开隔扇进去。

  2017年开始,大大小小的展览几乎都在宣传“沉浸式”。这一名词也从购物中心的商业展厅一路走到了传统的博物馆。与此同时,大量的展览狭义地把沉浸式定义为声光电手段的多媒体展览。

  按照Gartner咨询公司的定义,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完成模糊物理世界与数字/模拟世界之间的界限,从而营造出沉浸感的体验过程。

  对比传统的静态、既定参观,我理解展览的沉浸式体验,其实就是给观众一种身份感,设计有代入感的呈现方式,实现多感官、较高强度的综合体验。

  上博这种仿照御影堂内的空间布置,让人如同置身于唐招提寺御影堂;刻意营造的“空灵”的氤氲感觉,宁静和空寂中充满了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浓厚的诗情。

  涛声和山云,虽然看不出是日本哪里的景色,但整个画面如同一部协奏曲,画面自带乐声,一段快节奏带着一段快节奏,如同一曲施特劳斯,大幕在眼前由静到动,近景到全景,色彩越来越浓,哗,在最高潮收笔。

  山云里面云的描绘,具象细致,串联了整幅画作

  中国部分是我们熟悉的景致,更多是在致敬。除此之外,我感觉到的其实是“趣味”,用近景屏障远景,屏障叠着屏障,非常有趣。

  展厅最后鉴真大师坐龛内部的“瑞光”

  上博这次 “沉浸式”的意境设计和2019年上博的翁氏家族捐赠绘画展用精彩的多媒体手段丰富画里画外感知的设计,其实对博物馆如何进行“沉浸式”的设计颇有正本清源的提示。不过对比2019年底看到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岩间圣母”特展,上博还略有不足。

  另外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展的动线有点乱。按照展板的介绍,是先唐招提寺的文物,然后是“御影堂”展厅。但其实我被自动导引的是“反着”走的,先走了御影堂,然后才看到展览的第一部分,描绘鉴真弘扬佛法、壮烈人生的东征传绘卷和国宝金龟舍利塔。

  当然也许是策展人希望你多看几遍东山魁夷隔扇画呢。

  来源:看展客

责任编辑:王卫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