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非遗中国:安昭

非遗中国:安昭
2018年11月20日 11:01 新浪文化

  本文由新浪文化综合网络资源整理编辑。

  安昭(土语称“那腾锦莫热”,意为围着圆圈跳的舞蹈),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传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民间喜庆节日和婚礼仪式时用以礼赞祈福的一种群众歌舞。。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昭舞。舞蹈时,男女相见排成一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领唱领舞,后面跟随的人伴歌伴舞,一唱众和,气氛和谐而热烈。 舞蹈动作:先向下弯腰,两臂左右摆动数次,然后高跳一步向右转一圈,转圈时两臂上举。动作周而复始。舞步轻盈优美,风格独特。

安昭安昭

  土族民间有一个关于安昭来历的传说:古代有一个聪明的土族姑娘,为给万民除害,编演了圆圈歌舞安昭,旋转的圆圈舞迷乱了一个叫王蟒的魔鬼的眼睛和心智,人们趁机用绳索套住并杀死恶魔。从此,土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并留下了安昭这种歌舞形式。

  也有的认为,跳安昭舞是“土族人民为了礼赞山川神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土乡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等等为主要内容,以歌舞的形式抒发土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古时人们从事群体狩猎生活,围着自己的猎获物在欢呼、雀跃,抒发自己无比喜悦的情感,表现顽强剽悍的性格,象征丰收和胜利。孰是孰非,不得而知。不过,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安昭已经成为土族人民自娱自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安昭安昭

  参与安昭舞蹈没有人数限制,三两人直至数百人均可,无论男女老少可随时加入。舞蹈时无乐器伴奏,通常有一两位“杜日金”(歌唱能手)领唱,众舞者相随并和唱衬词,依照男前女后的次序顺时针方向边唱、边舞、边转,所以也叫“转安昭”。转安昭是一曲一舞,每个舞段由一首歌曲与数个动作组成,按约定俗成的顺序循环往复,往往通宵达旦地歌舞,直至尽兴。

  安昭舞种类较多,主要有《兴马老》、《召引召》、《拉热拉莫》、《索罗罗》等。属于家曲中喜庆、欢乐之曲类。曲调与舞步配合紧密,节奏明快,并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女性舞蹈动作优雅、秀气、温柔,男性则粗犷、开朗、大方。安昭歌舞的内容,主要是祝福民族和地方的兴旺发达,祈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礼赞山川神祇的恩泽,歌颂先民辛勤开拓家园的业绩,抒发对乡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昭安昭

  据传说,土族从游牧民族转向农耕民族后,有了木轮车,有了碾场的碌碡。在麦场上,几个玩童无意掀翻了大板车,爬上车轮随意旋转,这就成为了最原始的轮子秋。每年秋收季节,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地场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木轮大车)车轴连同车轮竖起来,底下车轮压上碌碡,上面车轮绑上一根长木横杆,横杆两头拴上绳子做成的秋千,打秋人坐在秋千上,其他人推动横杆,转动车轮。或平绑一架长木梯,梯子两端牢固地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或捆绑一能站人的架子。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之旋转,形成转动的秋千,然后乘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地转动起来,并在梯子或架子上做出各种惊险动作。观看的人还不时地帮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转。

  八十年代后,原来的车轱辘改用钢制轮盘,套以滚珠轴承,使之更为结实和美观,再饰以各色彩旗。现在轮子秋运动是在场地正中竖立着一根4米来高的钢管,安装在钢管正中为一直径约1.2米的钢(或铁)制圆盘,将钢管分两部分,下接底座,顶端置火炬。数名身着民族盛装的土族姑和小伙子们足踩悬吊在铁盘边缘的踏板,随着大圆盘飞快地旋转,并不时作出“寒鹊探梅”、“雄鹰展翅”、“猛虎下山”、“孔雀三点头”、“金钟倒挂”、“春燕串柳”、“蛟龙出海”等各种高难度空中动作。

安昭安昭

  安昭这种土族传统歌舞形式,具有很高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一些擅长表演安昭的土族老艺人很多已谢世,虽然一些土族旅游接待点也会为游人表演安昭舞,但已渐失安昭原有特色。

  安昭舞反映了土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歌词主要内容有歌唱人丁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祝福,祈求吉祥如意。

  2011年5月23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申报的“安昭”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胡顺磊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