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传承人——刘永安

传承人——刘永安
2018年06月07日 16:53 新浪文化

  导语:“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主办方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主题的专题影展,也是对首批抢救性记录成果的公开检验。

  [传承人介绍]

  刘永安,男,1946年11月11日出生于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在“戏窝子”长大的刘永安,是刘氏家族的第十八代传人。1977年,正式开始学习邵阳布袋戏。1978年从叔父手里接过戏担,从此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江湖生活,脚步踏遍了广西的桂林、河池,贵州的从江、榕江,江西赣州,湖南境内的乡村或集镇等地。打开台是刘永安的拿手好戏,鼓声干净利落,轻重缓急有序、变化多样,表演细腻、娴熟,刻画木偶人物角色惟妙惟肖,说唱戏文字正腔圆,声音刚劲豪放。主要代表作有,《大闹高家庄》、《黄峰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人们文化生活的视线逐渐转向,布袋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老艺人转行或隐退,刘永安却选择了坚守。至今刘永安依旧从事邵阳布袋戏的传承教学、研究、演出工作。

  [项目介绍]

  邵阳布袋木偶戏,当地俗称“被窝戏”,又名“扁担戏”,是邵阳县塘渡口、九公桥一带最具民间娱乐文化代表的项目之一。曾经燕窝岭近百户人家,全为刘姓,半农半艺,以演被窝戏(布袋戏)为主要生计。戏担的一头是用蓝印花被窝裹着的活动戏台和小木偶布囊,一头是一条特制的长板凳。艺人挑着担子翻山越岭,走村穿寨,一路走,一路演。邵阳布袋戏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传承了几百年前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一个艺人一副戏担。演出时,艺人的心、眼、口、脚、手的配合要高度协调一致,是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剧团。

  [拍摄手记]

  从2016年接手这个项目,认识传承人刘永安老师已有两年多。在前前后后,不下十次的记录中,我们最长的拍摄周期长达一周。项目采访从冬天做到夏天,纪录片从油菜花开,拍到油菜籽收。对项目和传承人的认识也有了大丰收,我看过不少其他传统戏剧,没有一个剧团像邵阳布袋戏一样独立,自成一派,也没有哪位传承人像刘永安老师一样淡泊、洒脱。一个人的剧团、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传承。。。。。。刘永安老师始终孤身前行。

  不论这个时代,给了他多大的舞台,他对布袋戏的感情都坚定不移,从容、坚守,他对待传承和传播的执着与热情一次次激励着我们这群非遗工作者,永不止步。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项目负责人钟妍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