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传承人——果洛折求

传承人——果洛折求
2018年06月07日 16:46 新浪文化

  导语:“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主办方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主题的专题影展,也是对首批抢救性记录成果的公开检验。

  一、传承人介绍

  果洛折求,男,藏族,1941年3月生,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灯塔乡班前村人。2011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果洛班玛“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果洛折求从小生长在多才多艺的家庭中,舅舅会盖房砌石墙;父亲会做藏靴木匠活、缝纫、建造碉楼,这些家传让小果洛也经常动手制作东西。从21岁开始生产队安排果洛折求盖碉楼,从没有专门拜师学艺的他在实践过程中依靠自己的聪明好学,不断积累经验,不仅自学学会了碉楼营造技艺,还最终成长为果洛班玛地区家喻户晓的碉楼建造大师。

  现年77岁的果洛折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承接者,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果洛藏式碉楼建筑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它的实用价值,它凝聚了当地民众的智慧和才华,是令人赞叹的民族建筑艺术瑰宝,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二、项目介绍

  班玛藏族碉楼藏语称为“夸日”,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果洛州班玛县灯塔乡的班前、科培、格日则村。班玛藏族碉楼分为烽火碉、隘碉、家碉三种,目前有隘碉、家碉,它们一般都建在高的台地或山顶上,建材以石块为主,木材为辅,石砌高墙。其中班前村内有碉楼近百座,大多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一般有两层或三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建筑整体高约10米,屋面多为平顶,墙体石木交错,间隙夹杂黄土砌制而成。    

  2011年,班玛“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拍摄手记

  自2015年4月项目开始启动以来,项目组在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做好项目前期的调研、制定拍摄人员、翻译人员、拍摄设备、拍摄文案的准备工作。在整个项目拍摄的2个月之中,我们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在果洛深入细致地和传承人及其徒弟们一道往返于班玛县各乡各村间。我们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尽量用镜头记录了果洛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等美好和谐的画面,和当地村民相处得融洽和睦。最终拍摄视频素材访谈9小时,素材150小时,空镜3小时,照片近4000张,基本完整拍摄了碉楼的营造过程。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