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郭志鸿:书不读秦汉以下

郭志鸿:书不读秦汉以下
2018年05月23日 10:11 新浪文化

  拜观郭志鸿老师的作品,可以从他书写的“书不读秦汉以下,志长在山水之间”联句中深切体悟到他的人生境界和艺术追求。当有人称他为书法家时,他总是笑容谦和地回应说,我只不过是一名书法工作者,一名热爱书法传播和普及的志愿者。

  郭志鸿老师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诸体皆擅,尤精于草体,于草书有颇多积极的探索。

  他的草书隽朗精爽,极富变化。沉淫古法尤深,并自出机杼。在笔者看来,他的草书出入祝枝山与黄庭坚、王铎与傅山之间,将宋明两代草书大家之精华全部化掉,为己所用。当然,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绝不仅仅为历代大家所囿,转益多师,精研历代草书之嬗变,是他们多年修炼而成的基本功力。

  《月下独酌》四条屏,以李太白诗意为其草书创作的灵源。草书的书写有别于其他书体的,需要与书写的内容互相涵咏,并促发出无穷的灵感。《月下独酌》是李太白极富浪漫的代表性诗作,而郭志鸿老师这件作品的构思精妙、抑扬舒缓、天人合一,极具音乐的节奏感,让我们的思绪以作品为媒,穿越千年,与太白隔空对饮,邀月吟诵。

  第一幅以“花”字开篇,沉郁顿挫,自“间”字收束,此二字自成一个完满的小音阶;“一壶酒独酌”几字,收紧气脉,多用绞转之法,五字之气虽极收敛,但不乏“酒”、“独”之间的小对比;自“无相亲”三字起,愈见放豁,舒展跌宕,适度地使用干笔,使得整个行气擒纵有度,收放自如。自第二行起,章法全然迥异于第一行。假如第一行的排布更多发挥字间的萦绕之法,第二行则更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倚让向背之法,疏疏朗朗,灿若星汉;单个字法适度地进行伸展,使通篇看上去大开大阖;其中的“邀”字如定音符,爽利又凝练;“对影”二字极尽疏密收放之变化。

  第二幅以极为简洁的“月”字开篇;“解”字草法暗合素师神韵,适度地使用长笔画用以收束行气。第二行的“暂伴”二字将章法打开,似乎有含纳六合之气,与分间布白尤见功力;“月将影”三字则取横势,恰如玉盘承接住一泻千里的纵势;“行乐须”三字又使节奏由松到紧,“须”字看似轻盈而不着力,实则苦心孤诣,使收尾自然而了无痕迹。

  第三幅的处理难度最大,恰如诗词的“起承转合”之法。首句宜激越,次句宜舒展,三句宜迥远,四句宜安妥。第三幅不仅加强了字与字之间的疏密虚实变化,更加强了错落倚让的变化。“及春我”三字,转左顾右,在狭小的空间中追求横纵的变化;“歌月徘徊我舞”极尽挥洒,一任自然,章法开阔,“我”字用行书,进行节奏的调配……

  第四幅则如一曲交响乐的结尾,徐徐收束,余音袅袅。款识的书写也是颇将章法,在有限的小空间中取得无限的变化。

  通观四条屏的布置,别具匠心。草法纯熟而时时流露出己意。用笔爽利又极为沉着。第一幅沉郁,第二幅疏朗,第三幅跌宕,第四幅安泰。

  郭志鸿老师有一件篆书作品,上书“书不读秦汉以下”。这句话不仅仅用在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研习,也同样适用于对书法艺术的取法。郭志鸿的作品取法高古,心摹手追,穷尽心力,以期能突破古人藩篱。《留余》一作用金文书写,凝练通达;小行书简古流畅,颇得帖学一脉精髓。其所书《般若波罗蜜心经》更体现了郭志鸿在楷书上的深厚功力,结构谨严,松活自如,有褚书风规,又饶有情味。行书《多识但开》对联则体现了书法家对大字行书的探索,用笔圆转凝练,体势完备,不用萦带而笔笔呼应,气脉贯通。

  观赏品味,不免沉浸其间而不知已月上柳梢头。京华初夏的夜,清风徐来,星空璀璨,花香与墨韵的交相袭来,早已将睡意驱散。我在回味本文题目的那句话,也想起去采访郭志鸿老师时,看到他办公室书柜上、书案上的那些甲骨文、金文、简牍专业书籍,萦绕在他的周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以此为乐、手不释卷的执着。我的脑海中不停闪烁着只有一句话:“我有理由相信,以郭志鸿在书学上多年的沉积和砥砺,必将拓开一条属于他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通途大道”。(杨艳丽)

郭志鸿《李白月下独酌》草书四条屏郭志鸿《李白月下独酌》草书四条屏
郭志鸿作品郭志鸿作品
郭志鸿作品郭志鸿作品
郭志鸿作品郭志鸿作品
郭志鸿作品郭志鸿作品
郭志鸿作品郭志鸿作品
郭志鸿作品郭志鸿作品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