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018牛津中国论坛艺术板块的设计与思考

2018牛津中国论坛艺术板块的设计与思考
2018年03月12日 16:37 新浪文化

  2018牛津中国论坛于3月4日在牛津辩论大礼堂Oxford Union圆满落幕。本届论坛首次设立文化艺术板块,主题为《艺术与文化的寻根与维新》,凸显出牛津大学学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思考和对中国文化、艺术未来性的展望。

  论坛艺术板块的话题设计者及主持人王天佑201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The Ruskin School of Art、现供职于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此次重回母校与三位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泰祥洲、徐冰、蒋山青以及中国著名主持人金星同台,为英国海外的留学子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艺术与文化的讨论。

2018牛津中国论坛艺术板块的嘉宾:蒋山青,金星,王天佑,泰祥洲,徐冰2018牛津中国论坛艺术板块的嘉宾:蒋山青,金星,王天佑,泰祥洲,徐冰

  什么才是艺术工作者对于社会的作用,艺术教育真正能够带来社会什么样的力量,这也是王天佑为本次论坛所设计的焦点问题。除了在论论坛中引导四位嘉宾进行思辨探讨,论坛之后对于各位嘉宾的精彩回答仍意犹未尽,深有感触,在这一焦点问题上,王天佑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艺术工作者对于社会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是继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到国外这一话题而开展。当今艺术家会思考艺术创作对于社会教育发展有着什么养的贡献,王天佑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探讨的是艺术对于社会的力量,当今的中国社会能够通过艺术有什么样的转变。德国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曾经发表了一篇轰动西方当代艺术届的文章,名为《当艺术成为职业》(Art As Occupation)。这篇文章发表后,很多人逐渐开始探讨当艺术家成为一种职业这将意味什么,并开展了艺术工作者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及作用的这一话题。

  在二十年前,学术界就开始研究社会环境中的艺术创作,并且提问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说到这个问题,很多艺术家都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因为这个话题涉及到艺术家个人思考的性质,封闭创作的问题,沟通的限制,和所谓艺术对于社会的无用性。在学校学习的艺术表达方式,大多数处在培养将要成为艺术家的学生们进行纯粹创作的阶段,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创作行为,更缺少艺术工作者与社会未来相互关联的专业角色的培养。

  所以,假设一名艺术家与专业人士一起工作,人们会默认艺术家的“增值”维度将理所应当地注入创造性思维。艺术家背负着通过非顺从的方式为生产带来创新的社会责任。人们甚至会为艺术家感到同情,好比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艺术家必须无处不在,不仅在画廊和博物馆,他必须尽可能参加每一个活动。艺术家必须是每一层面上思想的赞助者,从做计划的决定到具体的执行。”

  有了这样一个画面,就可以更加清晰地探讨这个问题:艺术家怎样通过创作社会的转变带来贡献?

  今天,更多的艺术家有者生活的经验之后,可以肯定艺术创作是世界上建立关系的自然方式,也是建立生活经验的方式。成为艺术家就是表达自己的灵魂,是一种形式也作为工作和日常生活。王天佑相信艺术家的责任是以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整体认知,创造并激励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负责任地自我提升。通过经验,艺术家了解他们无法为社会带来我们自己目前还未消化和代谢的观点。比如现在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凭借创作或理论的手法,反映了对当代艺术表现中缺乏应有的人文深度和自我批判性,并且对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精神理解上的欠缺作出了梳理和批判。其实这就体现了艺术工作者对于社会的作用,他们代表当代中国形象,普及并推动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

王天佑作品:D房间(第一版),混合材料,2016王天佑作品:D房间(第一版),混合材料,2016
王天佑作品:“我是你的护花使者”场域特定行为艺术表演,混合材料 2017王天佑作品:“我是你的护花使者”场域特定行为艺术表演,混合材料 2017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