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美术馆大展:300件国宝讲述大藏家的故事

中国美术馆大展:300件国宝讲述大藏家的故事
2020年11月09日 07:30 文博圈

  来源:文博圈

▲周  仲惠父簋  广州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周  仲惠父簋  广州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近期

  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

  中国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展品近300件

  包括容庚捐赠的

  个人书画、篆刻作品

  容庚及其家属捐赠的

  青铜器、历代书画、丛帖、

  金石拓片、手稿、信札、印章

  。。。。。。

  以及各类文献资料等

  涉及门类广泛

  涵盖了容庚最为精华的收藏

▲战国  曾壬女钟  广州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战国  曾壬女钟  广州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周  息伯卣  广州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周  刺鼎  广州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周  刺鼎  广州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为全面展现容庚一生收藏,多家文博机构特借出馆藏作品,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级文物青铜器《栾书缶》,故宫博物院藏《兰亭八十一刻》,中山大学藏《金文编》手稿,广州博物馆藏一级文物青铜器《仲惠父簋》《刺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一级文物南宋《云山图》小品、林良《秋树聚禽图轴》、沈周《吴门十二景》册页、文征明《醉翁亭记书画合卷》、董其昌行草《王维诗二首》卷、董其昌《江南山水图轴》、恽南田《花卉册页》、边寿民《杂画册选》、广东省博物馆藏《郭沫若致容庚信札》等。

  展览现场   图/文博圈

  此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书籍《容庚藏帖》,该书曾获中国文化遗产图书奖;容庚50多年收藏呈现;由拓本汇集而成,每部丛帖都有唯一性特点;完整呈现了碑帖书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

  展览现场   图/ 文博圈

  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协办、广州艺术博物院承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清代  王翬  观瀑图 局部   图/文博圈

  部分展品借展自

  相关单位和学者的鼎力支持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大学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东省档案馆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广州市博物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美术学院

  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东莞市博物馆

  莞城美术馆

  。。。。。。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表示:“容庚先生当国家遭受不幸之时,毅然担起了保存、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在国家承平之际,他又以天下为公的宽博胸怀将私藏捐赠国家,与国人共享、同乐。他在跨世纪的风雨人生中,在沧桑历经的学术生涯里,抒写着一位中华民族赤子的文化篇章。”

▲篆书四屏  邓尔雅等四人篆书四屏  邓尔雅等四人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是著名古文字学家、收藏家。擅书画篆刻,精于金石考古与书画鉴藏。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容庚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古物鉴定家,也是收藏家和书画篆刻家。其一生专精学问,著作等身,收藏宏富,晚年将毕生收藏捐献给国家。容庚辞世后,其子女后人遵循遗训“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陆续将其生前未及捐赠的文物捐献给国家。2019年,容庚子嗣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自刻、他人刻和收藏的177枚容庚藏印。2020年,家属再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容庚书画作品5件,摄影图片文献78件以及容庚《颂斋藏印》原钤印谱一函四册。

▲林良 秋树聚禽图 152.5×77cm 绢本设色 明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林良 秋树聚禽图 152.5×77cm 绢本设色 明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居廉 仕女图团扇  直径24.5cm 绢本设色 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居廉 仕女图团扇  直径24.5cm 绢本设色 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关山月 雪里松梅图 146×81.7cm 纸本设色 年代不详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关山月 雪里松梅图 146×81.7cm 纸本设色 年代不详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展览通过四个篇章

  展现容庚的成就及贡献!

       第一篇章     

  莞城文脉彰粤乡

  主要展示容庚故乡东莞籍名人以及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对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作品包括诸如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林良、居廉、康有为、梁启超、关山月、黄君壁、黎雄才等人作品以及莞城美术馆藏东莞藉容氏家族容鹤龄、容祖椿作品,中国美术馆藏邓氏家族邓尔雅等人作品。

  ▲黎雄才 峨眉金顶图 109×47cm 纸本设色 1949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第二篇章     

  艺心有寄气自芳

  主要展示容庚个人在诗文书画篆刻创作、文字学以及书画理论研究、文物鉴藏等方面的成就。

  其中包括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容庚《临沈十田苕溪碧浪图卷》,广东省博物馆藏容庚临董玄宰、冯青芳合作《古木竹石卷》,莞城美术馆藏容庚《仿唐寅静坐参禅》,东莞博物馆藏容庚《篆书八言联》,中国美术馆藏容庚《横眉俯首七言联》等多幅书画作品以及容庚篆刻作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代表容庚多方面学术成就的珍贵文稿如《文字学残稿》《颂斋甲骨卜辞》《毛公鼎集联》《兰亭集刻帖考》《淳化秘阁法帖考》《颂斋书画记》《论列朝诗歌与明诗综》《飞白考》等也将与观众见面。此外,中国美术馆藏容庚本人及由其拍摄的民国老照片,广东省档案馆藏容庚档案原件也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

▲容庚 金文编手稿  四册 纸本墨笔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藏▲容庚 金文编手稿  四册 纸本墨笔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藏
▲容庚 容庚所得金石 11×11×34mm  寿山石 1930年 中国美术馆藏▲容庚 容庚所得金石 11×11×34mm  寿山石 193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容庚 容庚所得金石(印底) 11×11×34mm  寿山石 1930年 中国美术馆藏▲容庚 容庚所得金石(印底) 11×11×34mm  寿山石 193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容庚 绛帻鸡人露中立 63×32cm 纸本设色 1948年 中国美术馆藏▲容庚 绛帻鸡人露中立 63×32cm 纸本设色 1948年 中国美术馆藏

       第三篇章     

  交契名贤称时誉

  主要展示容庚与时贤们的书信交往,书画篆刻往来。其中包括当时的学术精英,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顾颉刚、罗复堪、马衡、启功等多人的作品。

▲罗振玉 篆书八言联 131×22cm×2 纸本墨笔 1929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罗振玉 篆书八言联 131×22cm×2 纸本墨笔 1929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王国维 赠容庚书 126×31cm 纸本墨笔 1927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王国维 赠容庚书 126×31cm 纸本墨笔 1927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
▲郭沫若 致容庚书简 21.2×18.3cm纸本墨笔 1930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郭沫若 致容庚书简 21.2×18.3cm纸本墨笔 1930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雪涛 补景拓片 44.5×83.5cm 纸本设色  年代不详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王雪涛 补景拓片 44.5×83.5cm 纸本设色  年代不详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
▲司徒乔 容庚像 46×31.4cm 纸本素描 1935年 莞城美术馆藏▲司徒乔 容庚像 46×31.4cm 纸本素描 1935年 莞城美术馆藏

       第四篇章     

  纳藏悉尽报国邦

  主要展示容庚收藏的金石书画,宏扬其大爱无私的家国情怀。其中包括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王鉴、上官周、翁同龢、王翚、王昱等名家绘画以及黄道周、刘墉、王文治、何绍基、吴熙载、徐三庚、吴大澂、黄士陵、曾国藩、清道人、张之洞、郑孝胥等名家书法作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越王剑拓片》《毛公鼎全形拓初拓》等珍贵拓片,中国美术馆藏古印玺以及陈鸿寿、黄牧甫等人印章也将精彩呈现。

  ▲栾书缶 青铜 通高40.8cm 口径16.5cm 足径17cm 战国 国家博物馆藏

▲栾书缶铭文拓  图/文博圈▲栾书缶铭文拓  图/文博圈

  ▲佚名云山图 26×26.3cm 绢本设色 南宋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董其昌江南山水图 80.2×34cm 绢本设色 明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黄牧甫稺甫 昌化鸡血石 14×14×40m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剌鼎 青铜 通高19cm 口径17.3cm 周 广州博物馆藏▲剌鼎 青铜 通高19cm 口径17.3cm 周 广州博物馆藏

  据各受捐机构不完全统计,容庚及其家属先后捐赠青铜器200余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套,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千余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抄本。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多,世所罕见,为国家文化集藏与积淀,做出巨大贡献。为了更好展示、宣传、研究容庚捐赠的文物,彰显容庚家族的高风亮节,以垂范后世,特举办此展。希望通过此展,使容庚先生严谨务实的学风、为国为民的情怀得以传承、容庚及其家属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得以弘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3日—12月5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三楼(13、14、15、16、17号展厅)

  温馨提示:参观展览,请提前预约

  除文博圈现场拍摄外

  图文综合来源:中国美术馆 | 雅昌艺术网

  封面图020艺术观察

  编辑:丁小仙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