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阅读:一个学生家长的教育手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7 17:48 北京文学 | |
中国有句俗语:“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如今,许多家长硬是对自己的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最常见的做法是总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别人孩子的优点攀比:孩子考了九十多分,硬是责怪怎么没考个满分;升学时考上区重点又叹惜怎么没考上市重点;考上大专羡慕别人考上本科;考上本科的又羡慕人家考上名牌……总之,如今中国的孩子一方面在享受家庭里应有尽有的物质宠爱,另一方面却必须承受来自父母和学校那没完没了的压力。这样的一种压力,对于子女的成材到底是利还是弊,我们的家长到底该如何为自己子女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5年第2期。 作者:李长春 慢抬绳子 有一次开完家长会,班主任留下了十几个家长。这些家长孩子的成绩均在省重点高中和市重点高中之间,也就是说紧一紧便有可能上去,松一松也就下来了。班主任让家长们制订个“帮教”计划,而且越详细越具体越好,最好能保证孩子下次月考成绩能前进多少名。 我也是其中一个。 班主任刚说完,家长们就纷纷表态。有的说,让孩子前进五名;有的说,让孩子前进十名……他们一个不服一个,谁也不想让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潜力做家长的教子无方。最后,竟像拍卖场似的,有人声嘶力竭地喊道,我让孩子前进二十名。望着这熙熙攘攘的场面,我突然想起了大跃进时期的一个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父母们是否也认为:“家长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大潜”呢! 我忍不住悄悄问那位喊出“前进二十名”这个天文数字的家长,你是不是在统计局工作?他没听出我此话的含义,愣愣地看了我一眼之后说,不,我是一个单位的政工科长。我说,如此说来咱们还是半拉同行呢,我也是靠笔杆子吃饭的。老兄,恕我直言,你是不是写虚假材料写惯了?给孩子定这么高的目标,他会增加精神负担的。他说,你不知道,我那孩子可聪明了,就是贪玩,不给点儿压力他不“出油”。我说,压力太大弄不好就把他压趴下了。他自信地摇摇头,不会,绝对不会!我笑了,但愿如此。 该轮到我表态了,到底让孩子前进多少名我还是定不下来。定低了,觉得有些掉价;定高了,又怕起副作用。正犹疑着,几天前某刊物上的一篇文章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篇文章的题目是《一只鲸的奇迹》。说的是一只8吨多重的鲸竟能跃出水面6米多高,并能为观众表演各种动作。有一次训练师透露了创造这一奇迹的奥妙: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上,使鲸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鲸每通过一次它就会得到鱼吃,也会有人爱抚爱抚它跟它玩耍一会儿。当鲸的成功多于失败的时候,训练师便会把绳子提高一些。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得慢,否则,它就会因屡屡失败而丧失信心一蹶不振。 就这样,那条鲸从跃出水面几厘米开始,一下一下跳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训练师的成功,告诉我们两条经验:一是,给予鲸的是鼓励而不是压力;二是,不能急于求成,手中的绳子不要抬得太快太高。 低级动物的鲸如此,高级动物的人也不例外。 普天下的家长都望子成龙。然而,真正成龙的又有多少呢?这里,除了复杂多样的原因之外,是否也有一些家长因为手中的绳子没掌握好尺寸,而导致孩子灰心丧气永远跨不过“龙门”了! 班主任终于点到了我的名字。我几乎未加思索地说,让我的孩子从现在开始每次考试都前进三名吧! 我的话音刚落,屋里就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声。班主任老师也不解地问我,你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低了? 我说,她要能达到这个标准,我就心满意足了。 回到家,跟女儿一说,她却高兴得眉飞色舞,就前进三名啊,我能做到。 我说,不是一次,而是以后次次考试都这样。 她说,老爸你就放心吧,我保证没问题。 几个月后,女儿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看榜那天,我恰巧碰上了那位政工科长。我问他孩子考得怎么样?他沮丧地说,别提了,连市重点才勉强进去。也许你说得对,我给他定的目标太高了。 他的身后有个男孩在呜呜地哭。女儿悄悄告诉我,那就是他的儿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