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永远的太阳
作者:张雅文
父亲,永远的太阳
克林顿曾说:“母亲告诉我永远不要放弃,不要屈服,不要停止微笑。无论发生多么可怕的事,第二天一早起床,母亲都会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从不把痛苦露给别人。”
克林顿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刘晓程则有一位伟大的父亲。
父亲刘沛是佳木斯医学院享誉四方的外科专家。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不知恩泽过多少人?老人家过80大寿,佳木斯市委书记带着市委、市政府的“五大班子”去为老人祝寿。1988年,刘晓程和父亲同时享受国家首批政府特贴。
父亲对晓程的管教很严。一次,父亲得知晓程从家里悄悄拿了2元钱买栗子吃,又对母亲说谎,第一次用皮带把晓程的屁股抽成了紫茄子。7岁的晓程却永远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做人要诚实!不许说谎,说谎是万恶之源!”
在晓程的记忆里,父亲每天早5点就去病房查房,父亲常常蹲在厕所里观察病人的大便,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晓程不记得父亲让他给吃不上饭的病人送过多少次饺子,也不记得父亲掏钱给过多少贫病交加的病人,更不记得多少病人感激涕零地跪倒在父亲面前,他只记得病人看到父亲时眼里所流露出的目光———那种拜见上帝般的感激与崇敬。这给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永不磨灭的烙印。
多年前,一位市委书记夫人乳房上长了一个良性瘤,要出省治疗,让父亲刘沛出诊断。父亲却说:“用不着出省,没必要花那份钱!”一句话把第一夫人顶了回去。
文革期间,一个罕见的患先天性中肠旋转不全的农家孩子,被医生放弃治疗,已准备后事了。孩子父母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正悲痛欲绝,被打成“日本特务”“反动学术权威”的父亲在清扫垃圾,急忙奔过来说:“千万不要放弃孩子,我能治!”
造反派立刻质问他:“你敢承担这孩子手术的后果吗?”
父亲说:“一切后果由我来负!”
这时,忽然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口号:“打倒日本特务刘沛!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沛!敌人不投降我们就叫他灭亡!”
就在一片“打倒”与“灭亡”的口号声中,身陷囹圄的父亲担着可能毁掉自己一生声誉,甚至可能因“陷害”革命群众而被判刑、枪毙的风险,脱掉清扫服,匆匆走上久违了的手术台……孩子得救了,父亲又回到“牛棚”里继续清扫厕所。
“名誉与生命相比,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在毁誉与病人的生命面前,必须勇敢地选择后者,这才是一个好医生。”这是父亲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对儿子的训诫。
父亲不媚上、不卑下,博爱济贫,珍爱他人生命的做人准则,成为刘晓程一生的楷模。
文革期间,刚学会游泳的晓程不顾淹死的危险,跳进松花江救起一名遇险的教师。当了医生以后,他更是处处以父亲为楷模,以母亲的遗训为座右铭,严格自律。母亲73岁那年,因患严重风湿病连筷子都拿不住,却颤抖着双手为儿子留下一条遗训:“医乃仁术,好自为之”。这条遗训一直挂在晓程的办公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