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传奇玄秘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名家新作·王安忆:51/52次列车--(3)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3 10:13   北京文学

  


  三

  作者:王安忆

  这是火车从上海开出时的情形,方才说过,从上海到蚌埠,经过一个白昼的行驶,这车还没失态,维持着体面,但内中已经有一些纪律在涣散。比方说拥挤,一些开水杯或者饭
盒在拥挤的人头上摆渡,难免会有失手撒落,于是争吵发生了。但无论如何还没落相,而我的目的地却已经到达,要下车了,那就是蚌埠。我的座位早有人预定了,牢牢守在身边,我一起身,那人的屁股就落下来。就好像水一样的物质,一旦有空隙,立刻漫流过去。我站在蚌埠的站台上,空气中充满了煤烟,是重工业城市的分泌物。可就这,已经比车厢里的空气清新,表现在它有一股凛冽。从外面望进去,里面是稠厚的昏黄。蚌埠是个大站,时刻表上规定要停十二分钟,每一次,它都超过九分钟。52次,一般都是从蚌埠开始延误。可以想像,在以下的陌生的车站上,广播喇叭里将递次播报“52次列车晚点”的消息。等到了终点站,乌鲁木齐,它将晚点多少?我从来,从来也没有去过乌鲁木齐,52次在我身后驶去,就好像驶入无限深邃的隧道,抵达一个遥不可测的车站。

  当我们从蚌埠搭车往上海去时,弄不巧就搭上这一次车。京沪线上的车是不少,可总是它撞上我们的枪口。别的车次常常会挂上满员的牌子,它却像可以无限搭乘似的,永远有余票。我们大多是搭船或者搭长途汽车到蚌埠乘火车,时间已是入夜,而且早晚不定,51次呢,就像在等我们似的,总是晚点到可以让我们上车。凌晨,几乎所有列车都在距离蚌埠很远的京沪线上奔驶,可是51次却来了。它的灯光老远就射进站台,破开黑暗,光里面翻卷着白色晶亮的飞絮,那是空气里的寒霜。那光柱越逼越近,汽笛响起,骤然间,光柱扩大,笼罩了整个站台,天边的房屋烟囱,在白炽的光里面,嶙峋地闪耀一下,湮灭了。紧接着,亮着一格格窗户的列车停在了站台,窗户里晃动着人影,活跃,甚至激烈的生活突然从天而降在空寂的站台上。

  它停在站台上,有一刹那,竟是静若处子,车厢顶上,覆了一层薄雪。从这就可以看出,它从多么遥远的地方来,经过多少昼夜行程。我们这地方,方才收了秋。车门打开,却没有放铁梯下来,因为梯上的盖板被人和行李压住,乘务员在人丛中间挣着,企图履行自己的职能。只有少数几个下车的人,几乎是被扔到站台上。另有几扇车门,纹丝不动,急待上车的人敲着车门,可是没有回应。开着的车门跟前展开了进攻和抵抗,车下的人要上去,车上的人不让,双方都骁勇无比。由于没有铁梯,底下簇拥的人就变成人梯,从肉身上踩过去,扑进车门。乘务员已经完全看不见了,这班车早已经颠覆,陷入无政府状态,或者说人民自治。这列车,经过几昼夜旅行,精神已突破疲倦低沉的阶段,变得亢奋。他们睁着熬夜的通红的眼睛,面孔因为上火也赤红着,他们喊起了号子:“喝呀嘿,喝呀嘿,喝呀嘿扎嘿!”齐心协力要将上车的人顶下去。可上车的层层叠叠的人,筑成一座人墙,如何顶得动?而且前赴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上来了。这些多是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少小离家,在贫瘠的乡村和陌生的乡人中间生活,老早磨尽了他们仅有的一点忍耐力,他们其实过着破落户一般的日子,和车上的人一样舍得泼命。他们此时都有些忘记了挤车的使命,而是被这激烈的战斗兴奋起来,他们将一个人当成攻城的木桩,喊着“一二三!”往车门里投去。上下都是年轻血旺的人,就没有一个伤了腿脚的,可谓奇迹。这次车早已没了时间概念,由于误点,就不停地被要求让道,临时停车,将本来就够长的旅途又无限期拖延了。所以,连地理概念也模糊了,不知道所到之处为何地,离上海又有多少路程。

  天晓得,车站上的人是如何能够统统塞进车厢,这铁壳子可是坚固得很,又像是弹性足,撑多少都撑不破。经过方才的鏖战,车上车下倒没有结仇,反是成了朋友。这有点像江湖上的人和事了,51或52次就是一个江湖,人们不是称它“强盗车”吗?到了此时,它落了草,上梁山了。水和饭,完全无法供应,茶炉子灭了火,底下挤睡了几铺人。餐车锁上,隔断了卧铺和硬座的通道。厕所里也安营扎寨,只有一间留作使用,这是民主自治的决定。于是,就不停地有人从人头上踩过去,踩过来地前去如厕。双层车窗紧闭着,塞北的冻雪已在外玻璃上融化,里面是生了火一样的热,而且气闷。等太阳从田野上升起,第一线阳光射进车窗,空气变成酱一样的黄,你想有多么稠厚。此时,渐近江南,虽然隔了双层窗,可车厢内的燥热到底缓和下来,眼睑里的景色也温和了。虽然是初冬收过秋的田野,可那稻茬里面,土坷垃里面,藏着一些潮意,就使得田野变得滋润了。车厢内的气氛亦略略沉静下来,激动了一夜的人们开始打盹,聊天也在和平地进行。此时此刻,简直有一些称得上温柔的东西,氤氲般弥散在这布满垃圾,臭味熏天的车厢里,但也是草莽的情愫。就好像前苏联拍摄的电影,从普希金小说改编的《上尉的女儿》。那个贵族小军官,去向土匪布加乔夫求救,求他去救上尉的被围攻的要塞。马车走在风雪中的西伯利亚草原,贵族青年问布加乔夫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而不是另一种安居乐业的人生。这问题触动了布加乔夫,他拖过一张靠垫,让青年坐到他身边,说道: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关于乌鸦和鹰。乌鸦吃死人的肉可以活300年,鹰喝活人的血活30年,鹰受乌鸦邀请品尝它们的食物,只吃了一口,鹰便腾空飞起,叫道:我宁可只活一天,也决不吃死人肉!就是这样类似的情形。这一趟旅程,已经将51次车的强盗性格培养成熟了。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关键词
小说连载 古典音乐
人体彩绘 奥运直播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