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传承人——巴德玛

传承人——巴德玛
2018年06月07日 17:12 新浪文化

  导语:“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主办方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主题的专题影展,也是对首批抢救性记录成果的公开检验。

  [传承人介绍]

  巴德玛(1940年—),女,藏族,内蒙古阿拉善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在阿拉善右旗藏族活佛鲁布桑东德布家,7岁起随父母和二姨学习长调民歌,9岁拜民间艺人加拉杜为师学习马头琴,少年时代已成为名扬方圆百里的民间歌手,曾多次参加区内外民歌大赛,荣获一、二等奖,并获自治区“著名民歌手”“民间艺人”等称号,现为阿拉善民歌协会会长。

  巴德玛擅长阿拉善地区四种流派风格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唱法,音色明亮高亢,演唱风格纯朴豪爽。代表作有《牧驼人》、《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北京喇嘛》等,并出版《阿拉善盟蒙古长调民歌集成》。

  [项目介绍]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ortiin-duu”的意译。“乌日汀 ortiin”为“长久”、“永恒”之意,“哆 duu”为“歌”之意。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nuglaa”(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贯穿于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

  [拍摄手记]

  本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承人对本工作的认识与配合。与巴德玛老人认识已经有10来年了,与老人接触的过程当中认识到,她不仅是一位长调艺术家,也是一个组织能力很强的行动家。自2015年年底开始拍摄以来,她对本项目的认识度不亚于我们,对整个方案的确定、人员的组织和协调都得要通过她的“审核和确定”,有时候我们认为她才是我们的“大导演”。

  巴德玛老人虽然已是80岁高龄的人,但跟着我们共行进了1200多公里。阿拉善是个广阔的地方,到她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就要走近600公里。我很担心她的身体、家人们也很担心,但老人说“这次我一定要把我浑身上下、里面外面的东西都要留给国家,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没有下次了”。在这种精神面前,我们真的很渺小,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工作。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