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传承人——王治升

传承人——王治升
2018年06月07日 17:04 新浪文化

  导语:“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主办方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主题的专题影展,也是对首批抢救性记录成果的公开检验。

  [传承人介绍]

  王治升,男,羌族,1934年11月生,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年代表性传承人。自12岁开始跟着父亲王廷福学习了7年的释比唱经,父亲去世后受到堂兄王治国的指点;1953年起至改革开放期间做了四次大型法事,两次“打扫房间”,一次“太平保护”,一次“大安神”;1978年,继续以释比的身份参加法事;2002年,与三十多名合作者参与了国家民委启动的《释比经典》收集整理项目。王治升熟练掌握释比经典多达40余首,是羌峰村目前唯一的老释比,是羌年仪式重要的主持者。

  [项目介绍]

  羌年即羌族人民欢度一年一度的羌历新年,羌语称“日麦节”、“日美吉”,意为“吉祥欢乐的日子”。古代羌人以日、月、星、辰计数,逢十进一,万物起一,认为农历十月初一是最吉利的日子,于是将岁首定为羌历新年。羌年又称“小年”,以区别于汉族的“大年”(春节),活动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至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咂酒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整个活动仪式由“许”(释比、苏步式)主持。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互道祝贺,相互迎请。吃大块肉,喝大碗酒,少则两桌三桌,一天两天,多的七八桌,三五日。

  过羌年时要还愿敬神,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主要仪式有祭山神、树神、羊神、白石神;还要祭祖,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家消灾免祸,和睦平安。

  [拍摄手记]

  从2016年3月开始,抢救性记录工作小组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年代表性传承人王治升展开了抢救性记录工作。羌年是一个场面盛大的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活动,祭祀过程不可中断,与此同时,传统羌年举行的地点“神树坪”在高山上,风大,且活动时间跨度较大,从下午三点到晚上,甚至到凌晨。抢救性记录工作小组按照项目对于民俗活动的采集与记录要求,在特定时间空间中完整地记录了民俗活动筹备、活动准备、活动呈现、活动结束及循环规则等全过程。对于传统年节及大型祭典等习俗,工作小组记录了年节及祭典活动的全过程,并请传承人讲解其中的主要环节和文化内涵。由于羌族有语言没有文字,羌族的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都由释比世代口传心授,才得以流传下来,他们承载了羌族文化的核心,是羌人中最有权威的文化艺术传授者和创造者,负责主持羌年节庆活动,是羌族历史文化集大成者。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