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传承人——秦梦雨

传承人——秦梦雨
2018年06月07日 16:59 新浪文化

  导语:“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主办方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主题的专题影展,也是对首批抢救性记录成果的公开检验。

  一、传承人介绍

  秦梦雨,男,汉族,农民,1938年10月出生,河北昌黎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昌黎地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太爷秦来扭秧歌,12岁正式开始学习丑角,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和流派,其表演特点是从头到肩,从肩到腰,从腰到腿,都达到行云流水般纯熟,亮相更是幽默、诙谐、自然,毬帽、手帕、扇子三种道具运用得体自如,形体动作干净利落、千姿百态、钢柔相继、收放得体。1994年随昌黎地秧歌表演团参加沈阳国际秧歌节获得最高奖《金玫瑰奖》。1994年他和昌黎秧歌队参加全国中老年健身舞蹈比赛获得最高奖《兰花奖》。代表作品有《跑驴》《锯缸》《瞎子摸杆》等。

  二、项目介绍

  秦皇岛昌黎县东邻渤海,北枕碣石。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产生于元代,流传至今。

  昌黎地秧歌极具农耕生活情趣与舞蹈风格的鲜明个性,分为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行当分为“妞”、“丑”、“擓”、“公子”,表演各具特色。产生之初,角色、结构、服饰上受蒙古族文化影响。昌黎地秧歌与当地的民间歌舞、小戏有紧密联系,表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并呈现出角色化、行当化的艺术特征,能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丰富细腻地表达动作意图,其突出的历史文化特征和舞蹈艺术特色,更体现了河北民间舞蹈的基本价值与风貌。  

  20世纪50、60年代,各地盛传“从南京到北京,狮子、跑驴、荷花灯”的佳话。1996年昌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地秧歌)”。

  三、拍摄手记

  2016年3月,我们对昌黎地秧歌代表性传承人秦梦雨进行了第一次走访,直至拍摄完成的半年多时间中,我们一次次被秦梦雨老人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最让我们难忘的是在拍摄期间秦老腿部意外受伤,我们本想中断拍摄,秦老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他愣是以八十多岁的身躯和一条带伤的腿,为我们呈现了昌黎地秧歌灵动的美。秦梦雨老人以他的毅力和对秧歌的热爱,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一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情怀和担当。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